京城何以管住施工扬尘?
2010年刚过了一半时间,北京已遭遇3次局地扬沙,比去年全年的统计结果还多了一次。最严重时,局地扬沙导致部分子站小时浓度超过每立方米600微克。这说明北京本地工地扬尘和道路遗撒形成的二次污染十分严重。
城市建筑施工扬尘污染对北京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五里桥的中弘·北京像素工地暗访时发现,这里运送渣土的车辆不但没有遮盖,而且超载十分严重。 |
今年6月4日,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发布《2009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对2009年首都环境状况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其中提到,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连续11年持续改善。2009年12月31日,北京在灿烂的阳光里收获了这一年的最后一个“蓝天”。至此,北京全年收获285个“蓝天”,比“奥运年”多出11天,空气质量连续11年持续改善。
从北京奥运会开始倒计时,关于空气质量问题的“担心”、“质疑”甚至是“批评”就从未停歇。奥运会后北京的空气质量是否会出现滑坡?北京能否经受住后奥运时代更加严苛的“大考”?
施工扬尘正成为城市扬尘的主因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近年来,北京的煤烟尘已经在得到有效治理,风沙尘受季节影响较大,城市建筑业扬尘污染对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北京、天津等一些城市对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污染源解析研究表明,地面扬尘占60%,非采暖期占68%。由此可见,扬尘是造成颗粒物污染的主要原因。由于近年来我国城市化里程加快,城市人口进一步膨胀,房地产开发,城市道路扩展,使得建筑业扬尘成为城市扬尘的主流。在关注城市空气质量时,不得不更加关注建筑扬尘问题。
为控制工地扬尘污染,北京市1999年9月就出台了《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施工现场防治扬尘污染管理规定》,对防治工地扬尘问题做出了十分细致的规定:运输车辆出施工现场之前要做好冲洗、遮蔽、清洁等工作,运输垃圾渣土的施工运输车辆驶出房屋拆迁施工现场时,装载的垃圾渣土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并应当将车辆槽帮和车轮冲洗干净,暂不能运出建设工地的土方须集中堆放、压实、绿网覆盖。
然而,10年多时间过去了,北京对施工扬尘的控制情况究竟怎样?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说,2010年刚过了一半时间,北京已遭遇了3次局地扬沙,比去年全年的统计结果还多了一次。严重时,局地扬沙导致部分子站小时浓度超过每立方米600微克,这说明北京本地工地扬尘和道路遗撒形成的二次污染十分严重。可以肯定,2010年沙尘污染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现已超过去年全年。
施工扬尘危害不容忽视
一位专门从事施工扬尘污染控制的专家告诉记者,建造一个10万平米的小区,需要挖3万方土,运输这些渣土,则需要12吨的运输车拉7000车次~8000车次;据环保部门测算,每拆迁1平方米建筑,会排出14.72公斤粉尘;每填挖1立方米渣土,会排出5.4公斤粉尘。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2010年在建的施工工地有2.4万个,达到1亿多平方米,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施工扬尘会给北京带来多么严重的污染问题。
据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的专家介绍,在大气污染颗粒物中有50%~80%为粒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可随呼吸沉积肺部,甚至可以进入肺泡、血液,因此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这些颗粒物上常常含有经过再次凝结形成的有机物,如果吸附了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就易引发癌症等疾病。这位专家说,在可吸入颗粒物中,土壤尘和建筑水泥尘贡献率通常达到一半左右,扬尘在大气颗粒物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影响大气主要因素之一。
处罚违法施工效果并不明显
为查处施工扬尘,北京市环保局和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前不久组织了控
制扬尘污染大检查,并向媒体通报了北京西山创意产业基地E区等20家扬尘工地的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施工工地土堆未覆盖,道路未硬化,车辆带泥上路,建筑垃圾露天堆放等。这些工地的问题被移送至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在今年的五六两个月,本报记者对被处罚的20家施工单位中的几家进行了暗访,看看这些施工单位整改的情况。暗访发现,整改情况不容乐观,处罚效果并不明显。
镜头一:渣土堆放未经覆盖。5月23日上午,记者根据处罚名单找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华威桥附近的弘善家园。记者看到,工地大墙外堆放着大大小小好几个土堆,均未经覆盖,工地内凌乱堆放的水泥,也是露天堆放的。一位施工工人告诉记者,从这个小区开始建设起,他们的水泥和施工渣土就是这么堆放的。
镜头二:渣土车“裸奔”问题严重。5月23日,晚10点半左右,记者在东十里堡路边观望,只见一辆辆装满渣土的重型汽车呼啸而过。每当有车辆驶过,掀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一位正在路边纳凉的民工告诉记者,这条路通往通州区,每天夜间11点到后半夜,都会有大批装满渣土的车辆从这里经过,这些车辆一般没有任何遮挡,一路颠簸中不时有渣土顺着车斗滑落,遗撒到路面。
记者从东十里堡往回返,在管庄路口东约两公里的地方,看到一排约七、八十辆装满渣土的汽车排列在路边,记者走上前发现,这些车车身脏乎乎的看不清车牌,而且土装得满满的,没有任何遮盖。记者与一位姓白的司机闲谈,他说,时间还早,要等一会儿才能往通州区运。
据北京某物业公司一位负责垃圾清运的工人介绍,这些运输渣土的人,大多是运输个体户,由于北京市规定任何装渣土的车辆白天不许运营,他们一般在夜间11点以后才上路,所以越是后半夜遗撒问题越严重。
5月13号晚上9时许,记者在崇文区红桥天雅大厦路口的工地蹲守半个小时,就有数辆渣土车在没有任何遮挡的情况下呼啸而过,车上和车下的黄土一起扬起,附近街道成了渣土撒落的“重灾区”。一辆牌照为京J60736的大货车,拉着一车渣土穿过主城区,车厢上没有封盖。记者跟随这辆车看到,这辆车不停地向外遗撒泥土垃圾,一路向京津塘高速公路高速驶去。
镜头三:渣土车超载十分严重。按照北京市有关规定,渣土车在装载、运输时,渣土高度不能超过车辆箱体。然而,在记者暗访的时间段内,大量渣土车存在超载运输的现象,每逢刹车、转弯,大量渣土从车上掉落。记者注意到,在经过这些路段的渣土车当中,虽然有相当一部分车辆已经装上了盖子,但不少车辆根本没有把盖子盖上,而是悬挂在车体两侧。而更多的车辆虽然也盖了盖子,但盖子都被超高装载的渣土给顶了起来,还是存在渣土撒落。
6月24日晚上11点,记者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五里桥的中弘·北京像素工地暗访时发现,这里运送渣土的车辆不但没有遮盖,而且超载十分严重,司机告诉记者,本来载重12吨的运输车,他们一般都要拉到50吨。这名司机说:“开渣土车的人都知道超载危险,但老板要求每辆车多装点、堆高点,我们都要听老板的。”
镜头四:举报电话语气热情,但处理结果不得而知。6月2日晚上,记者以普通市民的名义,拨打了北京市城管举报热线“96310”后,一名女性工作人员认真记录了记者反映的情况,并表示将尽快把情况通报新站区城管局。然而,6月3日、4日晚上,记者先后两次赶往举报的路口,这里的渣土车超高、超载、有盖不盖、撒落,以及闯红灯等现象仍屡见不鲜。
6月24晚,记者现场拨通了北京市城管举报热线“96310”后,一名女性工作人员认真记录了记者反映的情况,并详细询问了记者所反映施工场地的具体位置,表示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城管执法人员将在半小时内到达处理现场。半小时后,朝阳区城管大队的执法人员赶到现场后,记者向他们反映了现场看到的问题,城管人员表示,他们将依据相关处罚条例和规定,对违法企业进行处罚,但截至记者发稿时仍未接到城管部门反馈的处理情况。
施工扬尘监管因何难以奏效?
监管难题之一:缺乏对无组织排放监控的技术手段。北京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周扬胜告诉记者,北京在建筑、交通施工中环保投入为零。环保缺乏技术手段,由于没有具体的对建筑施工和交通施工的管理办法,所以环保部门很难实时管理。他说,环境监管一定要上硬措施,要想实现对无组织扬尘污染的有效监控,必须构建由监测技术、政策法规和控制技术三者组成的无组织扬尘监控体系。
据北京市环科院院长田刚研究员介绍,施工工地多是北京市的一大特点,因此推行“绿色施工”十分必要。建筑施工产生的大量扬尘属于典型的无组织污染源,包括工地内部施工活动产生的扬尘,施工运输车辆携带或遗撒到道路上的泥土经社会车辆碾压扰动所产生的二次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控制技术本身并不是扬尘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摸清扬尘排放规律是各项工作的基础,规定操作性强的控制技术措施并落实到施工活动中才是扬尘控制的核心,制定细化、量化的强制性技术规范是法制保障,设置快捷的污染监控技术系统则是重要物质条件,施工企业自觉遵守和政府执行决心是扬尘控制的关键环节。
监管难题之二:经济处罚力度不够。建筑施工扬尘治理为什么这么难?北京市环境监察大队有关负责人说,实际上对于这些违法施工的单位,北京市每个月都在处罚,但是,北京市今年开工的施工面积有近1亿平方米,由于受人力的限制,执法人员不能天天盯住每一个工地或者每一辆车。
环保、城管、建委等单位的执法人员同时进行流动巡查,采取重点区域、重点时间段定点守候的方法,力争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及时处理。但是,我们在执法中碰到的困难是很多的,说到底是经济利益问题。比如,工地上地面要硬化,工程要绿网覆盖,施工单位为此要花几十万元甚至更多,所有这些都要从利润中拿出来,谁愿意主动花这个钱?有些施工单位能拖就拖,能不干就不干。
他介绍说,目前对不按规定施工的单位处罚力度也太轻,导致守法成本高而违法成本低。罚他们1000块钱,他们似乎根本不放在眼里。
监管难题之三:环保部门没有执法权。记者了解到,环保部门在检查中没有执法权,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通知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到场进行查处,因此一些被检查单位并不买环保部门的账。因为这个原因,近年北京市组织的历次环境执法检查都是由环保部门会同建设、城管等职能部门联合进行的,联合执法加大了扬尘控制管理上的难度。
如何破解加强施工扬尘监管这道难题?
对北京两万多个施工工地如何加强监管,真正控制住施工扬尘污染,已成为有关部门必须破解的难题。
北京环保组织“绿家园”的召集人汪永晨表达了这样的担心。自从北京每天开始报空气质量以来,每年要有多少个蓝天就成了政府职能部门关心的大事。而且每年的年底,也能从各大媒体上看到今年又比去年多了多少个蓝天、又完成了任务的报道。可是,在老百姓中也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为什么我们家门口的工地也好,运送施工水泥,沙土的大卡车,白天不能上路,晚上却可任意地把马路周围弄得乌烟瘴气呢?
汪永晨认为解决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把法律规定落到实处。国务院2008年5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信息公开条例》。环境保护部也同时颁布了《环境信息公开条例》。可是在防治工地扬尘这些不算大,但和周围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上,我们的信息公开做到了吗?
她说:“国外如果居民家旁边的施工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他们是有地方去告的。一次我在美国坐朋友的车,前面一辆车排出的尾气有那么一点黑。我的朋友马上拿出电话拨通了有关部门。事后她告诉我,她的举报一定会让前面那辆车吃罚单的。我说管用吗?朋友说这是有法律保障的。而我们国家很多看来并不太大,如家门口,马路边的扬尘这样的事,要想得到法律保证偏偏就不那么容易了。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我们已经制定的法律要真正起到法律应起到的作用。”
相关专家表示,奥运会期间对建筑企业的限制措施为建筑企业文明施工、防止污染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借鉴机会。为了留住北京的蓝天,建筑企业要提高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意识,采用先进的设备、工艺、材料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控制和减少施工废水、废气以及建筑垃圾、扬尘、噪声等污染;通过推行安全文明施工,把环保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的考核指标,并把这些工作当作项目管理的一个重点工作。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专项治理行动,近期将完成全市所有工地“绿色施工”达标检查验收,对不达标的工地加大处罚和曝光力度。中心城区和新城地区范围内所有工程,以及其他区域所有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禁止现场搅拌砂浆。要认真落实《加强建筑垃圾道路遗撒防治工作指导意见》,健全部门联动执法协调机制,建立渣土运输车辆道路遗撒车载监控系统,定期组织检查,加大处罚力度。
马上就评
下猛药才能治顽疾
近两年,北京市的整体环境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但与此同时,北京的城市空气质量仍存在瑕疵。建筑工地扬尘和道路遗撒正成为影响北京乃至全国城市空气质量的罪魁祸首之一。
一施工就扬尘,“病灶”在哪里?
笔者认为,一是源于对扬尘污染认识不到位。多年来,政府部门对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控制往往只注重工业粉尘和燃煤窑炉,但是对于建筑施工扬尘污染的治理,却几乎没有相应的标准和法规。
二是源于扬尘污染缺乏统一有效的监管机制。城市建筑施工扬尘涉及多家单位,在监管的过程中,形成事实上哪个部门都管、哪个部门都管不好的局面。
三是源于建筑施工单位环境意识淡薄。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道路建设及电信,给排水等建筑施工单位往往是一家接着一家干,缺乏宏观协调。而且施工单位往往只注重工期、安全等,环境问题无人顾及。
那么,建筑施工扬尘是否就是不治之症呢?各地为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有的地方强化了监控手段。例如,西安市雁塔区在20多个出土工地出入口都安装了摄像头,在区环保局同时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只要鼠标一点,所要监测的工地就会出现在屏幕上。
有的城市则尝试用市场和经济手段来控制建筑施工扬尘污染。例如,大连市新出台的《大连市扬尘排放量核算办法(试行)》规定,拆迁1平方米建筑面积征收2.21元,填挖1立方米砂石征收0.81元,装卸1吨散流物料征收0.6元,堆存1吨散流物料年征收0.3元。南京市、徐州市、太原市等城市也纷纷开始征收扬尘排污费,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奥运会期间北京所采取的一些的做法也值得借鉴。例如,各区县建设、环保和城管部门对辖区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情况每月进行两次全面检查,对扬尘污染严重、沙土不覆盖的工地坚决停工,暂扣项目经理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整改合格后方可复工。
如果某企业的工地连续两次因为扬尘污染被曝光,北京市建委对该企业所有工地进行扫地式大检查,检查中如发现有3个以上工地存在安全隐患或扬尘不达标就将暂扣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暂停其招投标资格。
如果这样的临时性举措能够常态化,并得到坚决执行,北京的施工扬尘问题也并非不可治愈的痼疾。
从单一的行政管理手段,到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手段进行整合治理,城市建筑施工扬尘是有望得到彻底解决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