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湘江治理探索 而今迈步从头越
2008年6月2日,湘江边上。
湖南省省长周强用充满自信的声音向来自省内外的新闻媒体宣布:湖南省将用3年时间,投入174亿元,安排治理项目976个,全面实施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行动及“千里湘江碧水行动”,解决湘江水污染突出问题。
一场让湘江变清的战役就此打响。6300万湖南人期盼多年的梦想不再遥遥无期。
曾经遭受严重污染的莱茵河经过数十年的大力整治,如今已是一河碧波。湘江要重现这一奇迹。
污染:湘江病湖南痛
核心阅读:1971年11月,湘江边上的衡阳发生了中国环境史上第一次因江河重金属严重超标而导致居民饮用水供应被迫停止数天的事件。197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给中央有关部门的报告分析中指出,湖南湘江己成为当时国内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
发源于广西临桂县海洋坪龙门界的湘江从广西灵渠北入湖南后,浩浩荡荡流经17个县市,接纳大小河流1300条,干流全长856千米,流域面积9.46万平方公里,最后过洞庭归长江。
在依次分布着永州、郴州、湘潭、株洲、长沙、岳阳等湖南主要城市的这条江上,江风吹过屈原的《离骚》,吹过曾涤生的威名,吹过一代伟人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气。湘江以它那海纳百川的包容和百舸争流的气度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湖南人。
由于多年来工业布局的不科学扩展和盲目开发,从郴州市到岳阳市的湘江两岸出现了几个大的工业污染区域,此外还有衡阳水口山、株洲清水塘、娄底的涟源市、湘潭市和长沙市三叉矶五大工业基地。大小林立的工厂,使五颜六色的工业污水滚滚流入湘江。
“湖南省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了环保机构,是全国最早有环保机构的省。”年已78岁的湖南省第一任环保局局长谈到湘江时感概地说,湖南也是最早成立环保所和监测站的省,之所以这么早成立环保机构和科研单位就是为了治理湘江污染,可是当时资金、条件、技术水平都有限,湖南省委、省政府尽了最大的能力,但还是没能阻止湘江污染的一步步恶化。
记者找到的一份1957年湖南省卫生防疫部门的湘江水质监测报告中显示,当时湘江水质总体良好。但到了1966年,湘江中便监测出铬、铅、锰、锌、砷等重金属;到1971年,湘江流域已出现部分江段饮用水重金属严重超标现象。在这一年的11月,湘江边的衡阳发生了中国环境史上第一次因江河重金属严重超标而出现的居民饮用水供应被迫停止数天的事件;1976年,湘江流域重金属汞、镉、铬、铅、砷、氰化物、酚、氰等8种有毒物质总检出率为79.2%,有机物(六六六、DDT等)污染严重。
197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给中央有关部门的报告分析指出,湖南湘江已成为当时国内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
从上世纪70年代到2005年的30多年时间里,在湘江31个省控环境水质监测断面中超标断面占到66.7%,14个支流测断面超标率达57.15%。这时的湘江已表现出了重金属、有机物和生物卫生等污染的复合型污染。
据不完全统计,从1950年到2008年,湘江流域有大中型工矿企业达1600多家,年排放工业污水约5.70亿吨,占全省60.5%;生活污水约10.55亿吨,占全省68.97%。
这条哺育了湖南近1/5人口的母亲河向北流的不再是清波,翻转的不再是浪花。湘江在呻吟,母亲河病了。
起步:摸清湘江底细积极引进外资
核心阅读:湘江治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清楚湘江的底细。为此,湘江治理的第一步是从调研开始的,这一走就是10年。一位退休老科技人员感慨地说:当时是缺资金,缺技术,但是我们真是土的洋的一起上,一个目的就是想使湖南的母亲河不走德国莱茵河走过的老路。
湘江的污染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1978年党中央79号文件中指出:“治理水域污染,三、五年内重点控制和治理渤海、黄海、长江、黄河、淮河、湘江、松花江、漓江、蓟运河和主要港口的污染。”湘江治理被列入了当时国家水环境治理的重点河流之一。湘江从此翻开了水治理的第一页。1979年,湖南省颁发了《湘江水系保护暂行条例》,这是当时中国第一部由省一级制定的水环境保护条列。然而湘江治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清楚湘江的底细。因此,湘江治理的第一步是从调研开始的,这一走就是10 年。翻开湘江治理的历史画卷,可以看到一个个历史脚印:
——1979年5月,湖南省环境保护办公室邀请中国科学院和有关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共36个单位拟定《湘江污染综合防治科学研究计划任务书》;
——1980年,《湘江污染综合防治的研究》列入1980年~1981年全国重大科研项目计划;
——1983年,湖南省环保办公室在“湘江污染综合防治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组织湖南省监测中心站、湖南省环保科研所进行“湘江水质规划研究”。水质规划研究报告提出了湘江干流按区段确定的纳污总量控制标准、湘江各支流入江口及排污口的污染物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标准;
——1987年,原湖南省计委、湖南省国土局分别牵头编制湖南省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国土整治规划,湖南省环保局参与了这两项规划中有关环境保护篇的编制工作。湘江流域环境规划被列为湖南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点内容。这时湘江调研工作得出的成果成为了湖南省未来湘江治理、湘江两岸工业布局等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科学资料,为今日湘江的综合整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湘江治理的第一步走出了,而且还那样顺畅,那样的高昂。弄清了湘江环境问题的成因,拟定编制了湘江全流域环境保护重点,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东风就是治理资金。
让湘江的治理蓝图变成一个个污染治理工程,资金是最重要的,可是要当时年财政收入才几百亿元的湖南省拿出可以说是当时天文数字的治理资金是根本
不可能的。但湖南人决心已下,弓已满,箭已出:
——1988年,湖南省环保局在当时湖南省政府支持下开始策划引进外资,解决湘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资金不足的问题;
——1989年初,湖南省提出“湖南的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要争取世界银行贷款”的工作思路。同年,湖南省环保局正式启动湘江环境治理工程的技术工作和引资工作;
——1990年4月,湖南省环保局提出了“湘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想”,其要点是从世界银行争取1亿美元的环保贷款,在湘江流域的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岳阳等市建设必要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改善水环境质量;
——1992年,原国家环保局将“湘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列入第二批备选名单,通过原国家计委和财政部向世界银行推荐。同年6月,湖南省环保局提出《湘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议书》,作为申请世界银行贷款的程序依据;
——1993年,湖南省环保局向原国家计委和原国家环保局申请将湘江环境治理项目改为日元贷款项目。经多方努力,1994年3月,“湘江流域污染治理”纳入第四批日元贷款备选项目;
——1995年9月,湖南省在岳阳市召开了湘江污染治理日元贷款第一次工作会议,部署安排了“九五”前期湘江治理的准备工作;
——1996年,总额度为1亿美元湘江治理日元贷款项目正式启动。利用日本协力资金的支持,完成了湘江流域一批重点污染治理项目,其中包括水口山矿务局、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厂、湘江氮肥厂、湘潭钢铁公司、湖南铁合金厂等工业治污项目,以及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和燃气工程,这些项目成为改革开放后湘江最早一批重点环保项目,目前还在湖南省湘江流域污染防治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面对记者,一位退休老科技人员不无感慨地说: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都是在湘江科研的项目中度过的,当时是缺资金,缺技术,但是我们真是土的洋的一起上,一个目的就是想使湖南的母亲河不走德国莱茵河走过的老路。
迈坎:创新环保制度抑制污染上升
核心阅读:随着一系列创新的环保法律和管理制度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湘江的污染并没随着湘江两岸的GDP上升而明显增加。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虽然湖南省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了一定的治理资金,但可以说是杯水车薪,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湘江全流域问题,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加之当时的环境保护治理技术和手段也还不成熟,缺资金、缺成熟的技术,成为摆在湘江治理道路面前的另一道坎。
湖南省政府、湖南省环保局在一边组织各方力量整合资金、一边组织科技力量攻关的同时积极做好湘江法律和管理体系的完善,先后在1979年2月和 1998年8月颁布了《湘江水系保护暂行条例》、《湖南省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实现了湖南省对湘江水质保护管理体制的确立,完善了湘江流域水质保护的环境管理体系,并在湘江两岸最先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和“老三项”制度。
而早在1980年,湖南省湘潭市就在湘江沿岸为中国环境保护史写下了浓重一笔:环境容量核定、实施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开中国环保制度建设试点先例,为中国环境保护基本管理政策的推行贡献了智慧。
湘江流域污染治理的主要手段是污染集中控制治理。1981年湖南下达8期限期治理项目,当时这在全国都是震惊之举。而1982年湖南省开展了首家企业环境影响评价。
1989年4月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湖南省开始越来越多地在湘江流域推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综合整治与定量考核、污染集中控制、限期治理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等5项新的环境保护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城市综合整治与定量考核制度,充分调动了市(县)长的积极性,使得《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各级人民政府对当地环境质量负责”制度得以充分落实。
1990年,湖南省在株洲市河西区、岳阳市城陵矶、长沙市星沙、望城坡、湘潭市俗河等湘江流域经济开发区实行了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湖南省在湘江流域污染防治中不断创新和深化管理制度。在湘江防治上严格执行了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营的“三同时”制度,这让污染并没随着湘江两岸的GDP上升而明显增加。
时间进入21世纪,湖南省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民生产总值从上世纪90年代的几百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近7500亿元。在这经济腾飞之时,湖南人民没有忘记母亲河的等待和期盼。
2004年,湖南省政府从更严格地保护湘江水质出发,做出了从衡阳市松柏到长沙市月亮岛沿岸20公里所有产生水污染的项目审批权,有效推进了“谁污染,谁付费”的方针。
200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并在全国首创“三同时”保证金制度等现代环保管理制度。湖南省又一次吹响了治理湘江污染、决战湘江污染的集结号。
亲身参加了从90年代湘江调查到现在湘江治理的湖南省现任环保局长蒋益民说:开展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事关湘江流域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整治行动对于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构建生态湖南、和谐湖南具有重要意义。
决战:大投入大整治再现千里碧水
核心阅读:2008年6月2日,湘江正式吹响了为期三年的“千里湘江碧水行动”。6300万湖南人期盼多年的时刻到来了。湖南省作出了湘江治理史上最大的手笔:拿出174亿元,完成湘江流域水污染整治项目976家(个),让千里湘江再现碧水。
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提出实现环境保护的三个历史性转变,给湘江带来了治理的春天,湘江治理成为了湖南经济建设中的头等大事。
2006年9月,湖南省召开第六次环保大会,湖南省政府作出《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把湘江流域水质保护作为重要章节写进决定。湘江流域水质保护从此又翻开新的一页。
同年12月1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长株潭环境同治规划(2006-2010)》和《湖南省“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以长沙、株洲、湘潭为重点,湘江污染整治进入多部门配合、核心城市同防同治的新时期,湘江治理走上了科学的综合治理之路,湘江治理的目标和责任也更加明确。
12月17日,上任刚数月的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就来到湘江边考察污染现状,这是湖南省委书记有史以来首次调研和考察湘江环境问题。此后张春贤书记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高调指出:要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路子,加强湘江和其他重点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
规划制定,号角吹响,湘江治理开始走出坚实的步伐:
在长沙、株洲、湘潭工业核心区,湖南省前后完成了株洲冶炼厂锌烟气除汞、株洲化工集团水洗改酸洗、湘潭电厂和株洲电厂脱硫、湘潭钢铁公司干熄焦等一系列重大环境治理工程。郴洲、株州、湘潭、长沙、岳阳等沿江城市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投入使用;
在湘江边的株洲智成化工集团、株洲冶炼厂等大型企业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在湘潭竹埠港实现了从精细化工区向低污染低排放的高新材料工业园的转变;
在长沙市三汊矶地区,实现了城市发展的退二进三。
湖南省委、省政府在湘江沿岸的一系列举措,使湘江流域环境质量已今非昔比。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湘江面临的环境形势依旧十分严峻。要实现湘江水质好转,还要花更大的精力,投入更多的资金,实现全流域水污染治理。
2008年,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启动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行动。同年4月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对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进行了专题研究,决定成立周强省长任主任、常务副省长于来山任常务副主任、副省长刘力伟任执行主任、湘江流域8市政府市长和省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委员的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委员会,通过了《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决定用3年时间,解决湘江水污染突出问题以及株洲市清水塘、衡阳市水口山(含松江)、湘潭市岳塘和竹埠港工业区、郴州市有色采选集中地区环境污染问题。
湘江治理史上最有力的举措也出台了。湖南省决定拿出174亿元,完成湘江流域水污染整治项目976家(个),其中包括384家造纸企业、125个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项目,以及涵盖了采选、冶炼、化工、食品、畜禽养殖等主要行业467家企业的污染整治。
2008年6月2日,这是一个两代环保人梦想的时刻,是湘江母亲河30年来等待的时刻,也是6300万湖南人期盼多年的时刻:湖南省政府召开湘江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工作会议,湘江流域8市市长向周强省长递交了湘江污染治理责任制。为期3年的“千里湘江碧水行动”正式启动。
治理行动分为工业污染治理和城市环保基础设施两大类,湘江流域污染治理(第一期)工程的总体框架和基本要点是:以水污染治理为主,适度兼顾大气污染与酸雨防治;在空间上以湘江干流为主,重点是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适度兼顾上下流;治理目标是控制和缓解湘江干流主要城市的沿岸污染带,改善湘江水环境质量,保障饮用水源的卫生安全;优先治理重金属污染,集中治理有机污染和城市污染,重金属污染物削减总量达70%以上,以COD和BOD为代表的有机污染削减总量为20%~25%。
按照计划,3年中湘江沿岸将建成126个重点环境保护治理项目,总面积为315.66平方公里的株洲市清水塘、湘潭市岳塘、衡阳市水口山3个重金属污染严重的流域将得到治理,湘江沿岸47个公共项目将建成。
就在“千里湘江碧水行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之时,湘江沿岸的三重镇长沙、株洲、湘潭被国务院批准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此,三地政府将投入数百亿元,建设一个以治理好环境污染为基础、水清天蓝、快速发展的“两型社会”,这给在期盼和喜悦中的湘江又带来了福音。
湘江综合污染治理的宏卷刚刚拉开,还有太多的路要走,太多的工作要做。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湖南留有一句千古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湖南在变,湖南的环境在变,湖南的湘江在变。伴随着大投入大整治,以及建设“两型社会”的新机遇,湖南的母亲河将再一次焕发青春,千里湘江再变碧水不再遥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