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立雅环境的“垃圾麻烦”
“想知道经济步向何方,就问清道夫吧。”
这句流传在北美地区的玩笑话,道出了威立雅环境(VeoliaEnvironment,VIE.PA)眼下的挑战。根据该集团5月7日公布的一季报,其垃圾处理业务在2008年最后两个季度连续出现下跌后,跌势持续,而且按年跌幅从四季度的4.5%放大至一季度的7.8%。在2008年,垃圾处理业务为集团贡献了28%的营收。
很明显,当经济步履维艰,我们也倾向制造更少的垃圾。对于清道夫而言,这可不是好消息。
分析师们预计,工业废弃物处理量今年将下跌10%,甚至市政垃圾量也将减少2%。为此,作为全球第二大垃圾处理服务商的威立雅环境,决定在今年进行大刀阔斧的垃圾处理业务调整,以期额外缩减1亿欧元的成本。
垃圾锐减
4月底,美国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实际GDP下降了6.1%,而最终消费下跌了3.4%。
下跌的消费量去了哪里?CynthiaJasper——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的消费者科学教授——对此表示,当景气时,大家只会花1%的收入在维修/修理自己的物品上,而当经济低迷,大家为修修补补花费5%的收入也在所不惜。
这便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经济学解释。当美国人发现,原来旧东西还能用,当然没必要为了GDP贡献自己的薪水买新家伙。
与环保组织的拍手相庆相比,垃圾处理服务商却在此时头痛不已。根据Eurostat的历史追踪数据,2003年SARS爆发影响全球经济,欧盟15国的市政垃圾增长率,一下子从2002年的1%正增长滑落至2%的负增长。其中,法德两国在2003年的市政垃圾量,分别录得高达近4%与6%的按年跌幅。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EmmanuelTurpin对本报记者表示,其预期威立雅环境在美欧市政垃圾量今年将跌1%,“尽管这可能太乐观了”。法国投行OddoSecurities的分析师StéphaneLacaze更对本报预测,威立雅环境处理的市政垃圾,今年将减少2%,不过提价以及新的垃圾处理合约有助于缓解这一冲击。
而工业废弃物与大宗商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下跌幅度可能比市政垃圾更高。
摩根士丹利的欧洲首席经济师ElgaBartsch在4月将发达国家今年的GDP增长预期大削过半,从3.3%降至1.6%。“这一下调将引发连串让人失望的数据,特别是工业生产数据。”Turpin预期,工业生产的停滞,将对下游的工业废弃物处理业带来冲击。他与Lacaze均预计,今年威立雅环境处理的工业废弃物量将下跌一成。至于大宗商品加工废弃物,考虑到大宗商品市场糟糕的表现,Turpin认为回收再造业务将跌两成,而且处理价也要随之跌三成。
根据威立雅环境的公开数据,其有67%的垃圾处理收入来自工业废弃物,剩余的则来自市政垃圾处理。
成本固定之困
2008年报已经反映出垃圾处理业务对威立雅环境的拖后腿作用。该业务的运营收入按年倒退了12.5%至7.03亿欧元,利润率也倒退了近2%至6.9%。该业务是威立雅环境包括水务、能源管理和交通业务在内,表现最差的一项。
一季报显示,垃圾处理业务继续恶化。其中,在法国本土,威立雅旗下的威立雅环境服务(从事垃圾处理业务的实体)即使在收购了废弃物回收企业BartinRecyclingGroup的提振下,收入仍在垃圾量减少的冲击下跌了7%;而在本土以外,有机增长率更跌了9%,德国、北美与亚太业务营收均全线下挫。
为此,在2009年策略展望中,威立雅环境称,将采取措施适应新的商业环境。具体而言,在法国,威立雅环境服务打算促进设施共享,将其他国家的垃圾也运到法国,利用当地的处理能力;在德国和英国,都将进行业务重组,在状况最差的英国还将削减人手;在北美,该公司将对可回收废物收集、工业和危险废弃物服务进行提价,并削减设施维护成本。
这从侧面反映出垃圾处理业务成本的刚性:即使垃圾量在下跌,服务商亦不能因此减少对垃圾的收集次数和范围。“在垃圾处理上,包括折旧在内,我们认为大约2/3的成本是固定的,而在服务上,从对手苏伊士环境得到的暗示是,人力成本与折旧同样占2/3的成本,余下成本来自燃油与摊销。”Turpin认为,人力成本与折旧才是固定成本,因为人手无法立刻裁减。
所谓垃圾处理,指的是焚化、填埋、危险废弃物处理,而服务则主要包括垃圾收集、市政清洁等。如是分析,威立雅环境服务的绝大部分成本,均为固定。
Turpin指出,威立雅环境还可以做的,就是减少对垃圾进行分类的频率。“在防止合约掉价的同时,他们可以减少对种类繁多的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他们最近已经这样做了。分类更少,成本更低。”同时,由于再造纸价格不振,他也建议,与其对纸制品进行分类回收,不如直接送到垃圾发电厂焚烧发电,同样可降低成本。
寻找新垃圾源
面对当前困难的挑战,清道夫们需要寻找新的垃圾源头。
中国正是眼前的新兴大国与新兴的垃圾制造基地。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统计年鉴2008》,在2007年全国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高达17.56亿吨,而同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则达1.52亿吨。与《中国统计年鉴2007》统计的2007年数据,这两项废弃物产生量,分别为15.15吨与1.48亿吨,这意味着高达15.9%和2.7%的年增长率。占大头的工业垃圾增长量超出了2007年中国11.4%的GDP增长率。
这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环保要求下,呈持续轻微下跌趋势的垃圾处理量形成对比。Eurostat的历史追踪数据显示,德国在经历了2003年的市政垃圾负增长后,尽管随后出现回升势头,但仍于2004-2005年连续两年录得负增长。而在香港,根据港府环境保护署的统计数字,2005-2007年,在香港各堆田区弃置的固体废物数量,亦呈按年下跌趋势。
而新兴市场蓬勃的城市化进程,亦消弭了经济下滑的影响。威立雅环境服务位于香港的一位内部人士介绍,目前内地和香港的垃圾处理量都没有出现显著的变化。
而且一度苦于工业生产收缩的中国经济,或重回上升轨道,这意味着工业废弃物将再增加。里昂证券Markit副总经济师LukeThompson于5月4日对本报记者表示,4月份中国制造业雇佣规模录得轻微扩张,这在近9个月以来尚属首次;雇佣增长主要是受订单量和产量的回升所带动。“4月份里昂证券中国制造业PMI录得50.1,比上月(44.8)显著上升,表明中国制造业出现扩张。”
尽管在中国和香港都布局了一系列垃圾处理项目,但非欧美市场的垃圾处理业务收入,占2008年威立雅环境服务的全球比重,不过11%,而法、德、英、欧洲其他国家合共占比3/4的营收。在争取新兴垃圾源的问题上,威立雅在2008年仅获得泰国YongKang项目的20年合约,该项目的年收入为6200万欧元。要完全对冲欧洲国家垃圾业务的下跌,还需假以时日。
相关阅读:经济萧条重创垃圾处理业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