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渠道不畅,污水处理严重滞后
“十二五”开年,《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呼之欲出。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污水处理产能需增长67%才能满足污水处理需要,而2009年底国内污水处理率仅为73%,与发达国家90%的比例相比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而为了改变一些水务企业成本倒挂严重的现象,有消息称新意见中将有上调污水处理费等措施。
财政部财政科研所所长苏明表示,当前我国水污染防治投资总量不足,导致水环境保护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期间,国家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格局,一方面完善水环境保护税费政策,扩大相关税式支出,开征生态环境保护新税种;另一方面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水环境保护,着力构建水环境投融资政策体系。
融资渠道拓宽促水业改革
“当前我国水污染防治投资总量不足,长期历史欠账,加上新的资金规划难以有效落实,导致水环境保护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财政部财政科研所所长苏明在中国水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创新研讨会上表示,虽然自1980年代以来全国环境保护投资不断增长中,但与经济总量相比仍显不足,“八五”期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绝对量和相对比重等指标就都没有完成计划,“九五”期间投资总额4500亿,占同期G DP的1.3%,而实际环境保护投资却只有3600亿,只占0.93%,“十五”期间投资总额为8399.3亿,只占同期G D P的1.19%,具体到水污染防治方面,“十五”投资计划为2700亿,由于筹措渠道不畅,资金到位较晚,治污工程建设滞后,难以达到水污染防治的目标。“例如‘十五’淮河、辽河流域应分别投入255.9亿和188.4亿,但直到末期,两个流域还分别有111.3亿和124.4亿没有落实,占应投资金额的43.5%和66.1%。”
苏明表示,水环境保护的投融资机制应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协调,并主要依靠市场化手段解决融资问题,这是公认的趋势。但事实上,国内目前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仍是各级政府,资金主要来源于城市建设维护税、地方财政拨款和征收的污水处理费,这些传统融资渠道逐渐萎缩中,而水环境保护的市场化融资渠道却未有效形成。
“‘十二五’期间,国家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格局。”苏明透露,一方面国家将建立财政直接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完善水环境保护税费政策,扩大相关税式支出,开征生态环境保护新税种,并推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将部分国有资本收益用于水环境保护投资;另一方面将鼓励民间资本,特别是风险投资参与水环境保护,在制度创新和信贷支持方面积极探索水环境保护领域的资产证券化,积极推动信托产品创新,着力构建水环境投融资政策体系。
寻找具规模投资对象有难度
记者了解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上月通报,截至去年9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及部分重点建制镇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2631座,正在建设的城镇污水处理项目达1849个,总设计能力约4660万立方米/日。虽然建有污水处理厂的城市占比超过90%,但仍有61个城市没有建成,其中一半以上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广东。
按照国家规划,在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格局中,社会资本尤其是风险投资将是污水处理的重要力量。但从记者了解的情况看,V C目前对污水处理业虽感兴趣,却参与案例有限。究其原因,V C一般投资企业的前期,且项目回报期不会特别长,而污水处理,尤其是污水处理厂,所需资金及应收账款都很大,有的回报期甚至长达数十年。相较而言,更重投资后期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PE)会更愿意介入。此前的案例包括英飞尼迪I-C hina基金500万美元投资联合水务,香港第一东方投资集团1亿投资武汉新天达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
在英飞尼迪首次涉足中国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之时,摩根士丹利基础设施基金执行董事张书铭便表示,中国水务市场是一个可以吸引大量资金的产业,但作为一专门做基础设施投资的基金,单笔投资在5000万美元以上才会考虑,国内水务市场却高度分散,十大水务公司的总市场份额不到5%,寻找相当规模的投资对象有一定困难。
而V C与PE对污水处理业的感兴趣,部分原因便来自去年碧水源登陆创业板,并创下首日暴涨120%的案例。据了解,早在2006年前后,碧水源事业初成时,便有近200家风投叩门,其最终引入涌金系旗下公司上海鑫联创业投资和云南国际信托投资。与当年无锡尚德上市带动太阳能光伏业、金风科技上市带动风电业一样,碧水源的上市显然进一步带动了污水处理业的资本大跃进。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表示,政府应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市政公用行业投资、建设和运营中的主体作用。而在水务行业的下一步改革中,能否给予外资、民营水企平等竞争权,已不仅仅关乎民企本身,且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