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环保产业——节能减排能花市场的钱吗?
2011年伊始,首创集团发布公告,国内水务龙头企业首创股份将在水处理业务上投资60亿元。而环保行业的“巨无霸”——中节能集团也正持续开疆扩土。但这种“不差钱”的状态仍然只局限在国有环保企业中。
一直以来,我国环保产业的投融资体制,都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国债、银行为主要渠道,社会性资金缺少投资通道。而今后几年,这一状况将有望得到改善。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此前透露,“十二五”期间,国家强调以市场化的方式推动节能减排,扩大市场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方式;在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实现中央政策指导和资本市场运用的有机组合。
在“十二五”巨大的环境保护资金需求面前,以政府为导向的环保产业投资显然力不从心。而社会资本量大,对于回报稳定的环保市场也有巨大兴趣,关键是如何引导这些资金投入到节能减排等环保领域,这就需要扩大市场融资,创新融资方式。有关部门考虑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建立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基金;二是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而在2009年年底,由通用(北京)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成立的环境产业基金,作为中国第一支环保产业基金,主要投资于水务行业,迈出了第一步。据悉,当前工信部正在与证监会、银监会包括人民银行研究创建一种联动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优先考虑节能环保、减排、低碳技术应用的企业上市。将创业板、中小板作为创业投资、节能减排投资的一种退出机制,发挥资本市场与政策的组合效应。
这对于已经显现资金风险的环保企业来说,将是重大利好。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相关分析师指出,在市场化进程并没有稳定成熟的情况下,传统的融资渠道有逐渐萎缩的趋势,这导致市场对水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空间较为忧虑。
一方面,虽然环保板块表现抢眼,但上市环保企业仍然无法利用重要的治污项目直接融资,融资潜力受限。另一方面,风投、PE这些活跃的资本对国内环保产业的参与度也并不高。水务等环保市场虽然可以吸引大量资金,但由于市场较为分散,寻找相当规模的投资对象有一定困难。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