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先锋减振扣件”让中国地铁更安静

更新时间:2011-10-12 10:53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于莘明 阅读:2715 网友评论0

2008年奥运前夕,住在北京地铁5号线隧道上方附近的居民都感受到了一个变化——此前,地铁经过时呼呼作响的窗户安静下来了。这让大家很纳闷,有的人碰见地铁工作人员还问:“是不是我们告地铁公司赢了,所以地铁停运了?”

地铁当然没有停运。居民们并不知道,这一变化与远在英国的一位中国人相关。正是他研制的轨道关键部件“先锋减振扣件”成功应用于5号线技术改造,不仅使减振降噪取得了显著效果,还使得10公里线路改造项目节约预算资金一亿元。

2011年8月中旬,王安斌被正式确定为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并于9月17日参加了“千人计划太湖峰会”。这位曾任英国铁道部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被国际声学与振动学会推举为减振降噪知名学者的中国人,已经深深扎根于祖国。

恨不得把知识全讲出来

王安斌出生于陕西一个普通家庭,从上学起就与“三好学生”、优等生形影不离的他,在1978年恢复高考的当年以优异成绩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

1988年,王安斌获中英友好英国女王奖学金,并很前往在声与振动专业领域享有声誉的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攻读博士。其间,他开发的流体管道系统振动预估及系统优化软件被欧洲多家使用。

博士毕业后,考虑到振动噪声研究和控制技术在国外环保领域已相当发达,王安斌选择留在国外,并于1990年就任英国铁道部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从事铁路交通振动及噪声预估研究开发及振动噪声控制,参与多项欧洲铁道研究院科研项目。

1995年,他进入潘得路国际公司,负责该公司在100多个国家城市轨道交通、高铁及重载等轨道振动噪声控制产品的研发。他开发的轨道扣件系统设计软件和发明的新式扣件系统,广泛应用于英国、比利时、瑞典、韩国、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2007年4月3日,在法国铁路东线创造列车时速574.8公里世界纪录的轨道关键扣件系统都是采用他研制的轨道弹性系统。

早在1995年,王安斌就是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简称外专局)顾问专家。第二年,他第一次受邀给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讲学,铁道部及铁科院领导请他介绍国外高速铁路技术及其减振降噪研究成果。

王安斌连续讲了5天国外有关高速铁路车辆及轨道10多年来的技术发展及减振降噪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那种状态就是“恨不得把肚子里的知识全部交给祖国”。课后,外专局领导激动地说:“王博士,谈到高铁关键动态技术成果,你一句话就能让我们少走10年的弯路。”

就这样,王安斌以外专局专家身份讲学和提供咨询,免费为祖国服务了十多年。

不顾挽留坚定回国

北京申奥成功后,地铁5号线等轨道交通扩建设计建设启动,王安斌终于等来了为祖国做工程的机会。受外专局委托,他设计了5号线的减振降噪系统,还提供了他最新研制的轨道关键部件——先锋减振扣件系统,这一系统不仅的维修方便,而且价格更低。此外,他还为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安控、安检等反恐方案提供了很多宝贵建议。

在广州亚洲运动会、上海世博会举行前,王安斌又分别为其做了与北京奥运同等的城市轨道交通安控、安检等反恐措施及轨道减振降噪工程应用等项目。

在这些项目的开展过程中,王安斌意识到,中国城市人口密度迅猛增高,轨道交通减振降噪需求愈加迫切,不能总是这样英国、中国两头跑,“我得全职为祖国服务。”

2010年,王安斌再次向供职的英国公司提出辞呈,不顾英方的一再挽留和诸多优厚待遇,王安斌坚持辞职回国。

回国后,王安斌来到七二五所,同所长孙建科、党委书记马玉璞见面后,谈科研相见恨晚,讲待遇却只字不提。第二天便签订了聘用合同。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那么坚定地回国,王安斌意味深长地说“我是中国人,国家培养我多年,应该为祖国服务。在国外我总在找机会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中国做点事。”

团队中的严师益友

在七二五所工作后,王安斌带领一支30多人的团队。作为团队的领导者,他要求成员必须尽快熟悉和掌握轨道减振降噪这个国际前沿课题。

从掌握基本知识,分析解决一般性问题,苦练基本功做起,对成员每两周进行一次培训。今年3月,他还组建了技术中心,“逼迫”大家通过撰写论文快速系统学习相关知识,了解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次培训时,他调出轨道减振器在线试验实例,让大家在线测试,运用培训知识进行分析并写出测试报告,以积累实践经验。振动噪声处理在线测试属信号分析的难题,不但团队里没人掌握,就是全国范围内也没几个行家里手。王安斌随机调出一份测试报告,指出分析结果有误,并纠正了不到位、不正确的地方,然后做了正确分析示范。团队成员感慨地说:“跟着王博士,真能学到新东西,而且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操作。”

在管理上,王安斌同样是“严”字当头,将国外先进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团队管理。他让总师办科研主管制作统计表,把每个成员每天的工作都做记录统计,按周、月、半年直至一年进行统计分析,弄清每个人涉及科研项目和市场技术支持的工作时间及其比例等。这既是考核依据,又可据此发现每个人的发展趋势,以便进行人员及研发项目的合理调配。

在团队成员眼里,王安斌是不只是严师,还是“益友”。平时团队成员不论技术问题还是有啥想不通的事都可直接给他发邮件,他再忙都一一回复。一名成员给王安斌发邮件说,自己从车间班组来到团队,感到很迷茫,王安斌专门找其谈心,最终使其丢掉包袱,积极投入工作。

这种人性化的管理,还体现在其他细节上。比如,羽毛球水平相当专业的王安斌还见缝插针地组织、参与集体活动。团队中有人过生日,王安斌也总是会送去贺卡。

智慧和勤奋构筑成功阶梯

用智慧提高效率,是王安斌轨道减振降噪研究在世界前沿脱颖而出原因之一。在英国铁道部工作时,有一次急需研究解决铁路减振降噪软件包中一个大型复杂的计算,按传统的算法要一、两个月才能算出一套结果。他决定研究出新的效率高的计算方法,苦思幂想却始终没有头绪。

有一天,他边思索边摆弄一本书:翻开合上,再翻开再合上……突然豁然开朗——从书打开合上的对称性受到启发,他研究出用对称法及周期性从宏观上减少工作量、减少运行时间的《对称反对称及周期性结合的简化研究计算》法,效率成平方、立方地提高,过去一个月的活儿用他的新方法只需半天。

当被问到成功的秘诀,王安斌说:“其实也不神秘,我出国后是借助了世界减振降噪领域两个‘巨人’的肩膀:留学选择了声与振动专业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学之一,工作在火车发源地英国的铁道部研究中心和专业领先的跨国公司,再加上中国人的勤奋吧!”

他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亲自动手干得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问题就会多,经历和经验就多,能力和水平就提高得快。”这既是他“勤奋出智慧”的理论基础,又构筑了他攀登巅峰的台阶。

在英国的20年间,王安斌发表相关论文54篇,专题研究报告107部,负责完成重大科研项目包括欧共体、英国铁道部等30多项,专利10多项;他及所在的团队曾获得英国铁道部研发优秀奖、庞巴迪运输技术创新奖、“铁路奥斯卡”——英国女王创新奖等多个奖项。

如今的王安斌,原计划今年带领他的团队搞研发申请6项专利,技术中心刚组建半年就已申报了10多项了,新立研发10多项课题,其中开发的高性能减振道床系统目前团队正在进行1∶1轨道试验,并有望年内签订地铁减振降噪工程合同。

这位放弃安逸生活的海归专家,正满怀激情地践行着“全职为祖国服务”的誓言。(文/摄·于莘明)

1978.09—1982.07: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 1982.08—1984.08:中国纺织工业部,渭南纺织机械厂,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1984.09—1986.12:西安交通大学,振动冲击噪声专业,硕士; 1987.02—1988.12:西安交通大学,振动冲击噪声专业,博士研究生; 1989.01—1990.10: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声与振动研究所,声与振动专业,哲学博士; 1990.11—1995.11:英国铁道部,英国铁道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1995.12—2006.12:英国,潘得路国际公司,总公司研究与发展经理;同时任全英国首批六所工程博士研究生院之一的南安普敦大学工程博士研究生院,欧洲铁道研究中心(南安普敦)博士生导师; 2007.01—2010.11:英国,潘得路国际公司,总公司技术经理;同时任南安普敦大学工程博士研究生院,欧洲铁道研究中心(南安普敦)博士生导师; 2010.12—至今: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双瑞橡塑总工程师。 主要专长和经验:专长:环保—振动和噪声治理,机械工程结构的动态理论及优化设计等。经验:国际轨道交通领域的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及其在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及重载等方面的应用中集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先锋减振扣件”让中国地铁更安静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