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餐厨垃圾处理 到底由谁埋单?
11月15日起,正在制订中的《武汉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向社会征求意见,这一地方法规,拟对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进行颠覆性的改革。争议,由此而来。
博弈白热化
博弈的焦点,集中在该市每天产生的近1200吨餐厨垃圾上,政府、餐饮企业各自站在“棋盘”两边。
《武汉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餐饮企业产生的餐厨垃圾,必须交由政府指派或委托的部门或企业回收、处理,并要缴纳餐厨垃圾处理费。
目前,该市餐厨垃圾处理一直陷于无序状态:餐饮企业将餐厨垃圾卖给“游击队”,用于养“潲水猪”、炼“地沟油”,造成食品安全问题。此次立法,正是旨在掐断这条“黑色利益链”。
武汉市政府法制办法规一处负责人称,为解决大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适逢该市入列全国餐厨垃圾试点城市,一批处理场所将开建,故而酝酿出台地方法规。
过程,却并不顺利。
武汉某大型酒楼相关负责人陈女士明确表示对该办法的不少条款持有异议。她说,2年前,政府就已着手制订餐厨垃圾管理新规,其间,她作为企业代表曾多次参与讨论,但始终未达成共识。
如今,立法进入征求意见环节,博弈从幕后走上前台。
焦点在收费
“原来餐厨垃圾可卖钱,怎么今后反而要交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大型餐饮酒店人士透露,像湖锦、太子这类大型餐企,每月餐厨垃圾可卖2500元至3000元,小餐馆估计也能卖几百元,收购方主要是养猪户。
该人士表示,一家大型餐饮企业,每月要上缴生活垃圾费等小费用达五六千元,以前可以靠售卖餐厨垃圾和酒瓶等废品的收入抵成本,现在收入没了,反而要交钱,一年增加的负担不轻。
连日来,记者走访沿江大道太子、三阳路湖锦等酒楼,对方均表示难以接受征收餐厨垃圾处理费。“不收钱还说得过去,要企业再拿钱就不合理了。”
收费因缺钱
据了解,武汉市计划建设5座餐厨垃圾处理场,并考虑引入一种全新的市场化运行模式(BOO模式),即企业投资、建设、运行、维护等,政府负责宏观协调、创建环境、提出需求,并向其支付一定费用。
该市城管局建设处科长陈健介绍,每座餐厨垃圾处理场,投入超过1亿元。
在处理场,餐厨垃圾可变废为宝:一是提炼生物柴油或其他化工产品;二是废渣利用,加工处理成肥料等;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可发电。
和生活垃圾相比,餐厨垃圾的处理难度、成本更高,每吨处理成本在200元以上,全市一年要花几千万元。
于是,向餐饮企业征收餐厨垃圾处理费,用来补贴处理企业,似乎合理又合法。该市政府法制办副巡视员胡太荣表示,过去由于无法可依,餐饮企业可以用垃圾谋利,但这种做法显然不负责任。现在,餐饮企业只是认识暂时没跟上来。
到底谁埋单
据透露,征收餐厨垃圾处理费,并非武汉首次提出,该市是借鉴了江苏、宁波、上海等省市的做法。
昨日,记者就此联系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该局环卫管理处孙姓工作人员介绍,上海于2005年开始征收餐厨垃圾处理费。餐厨企业以桶为单位,240升(桶)、120升(桶)、60升(桶)分别缴纳处理费60元、30元、15元。
据上海市媒体报道,出于成本考虑,少报、瞒报甚至不报餐厨垃圾产生量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带来两种尴尬:一是处理企业“吃不饱”;二是“地下交易”藕断丝连。
而作为今后餐厨垃圾处理的牵头部门,武汉市城管局眼下已在拟定解决方案,如先重点控管营业面积在8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企业,前3年处理费由政府埋单等。
据悉,“政府埋单”的餐厨垃圾处理模式已在上海市静安区试点。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