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有机物浮出水面 我们如何防治?
我国在POPs的研究经验和方法,包括一些技术手段、模型和分析方法,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胡建信
主持人:李 禾
嘉 宾:张力军(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国家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工作协调组组长)
胡建信(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环境科学系主任)
对话背景
为了减少农药污染,人们往往把买回来的水果和蔬菜多洗几次;由于害怕二公式英危害,人们坚决反对在自家附近建设垃圾焚烧厂……滴滴涕、六氯苯、灭蚁灵和二公式英等被称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简称POPs),这些污染物具有很强的毒性,能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通过食物链富集,最终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老百姓来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个新名词,但要提起滴滴涕和二公式英,就不会陌生,它们都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家族的成员。在学术界,持续性有机物被贴上了这样的标签:有毒性、难以降解、可在生物体内蓄积、引发生殖系统紊乱并干扰内分泌系统,可持续影响几代人。
研究发现,POPs能通过大气、水的远途“输送”,扩大危害范围,在南极和北极都已经发现了较高浓度的POPs;目前,在绝大多数人的体内都存在POPs,并对人体的一些组织、器官和系统发育产生遗传学的危害……
为保护人们免受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国际社会发起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今年,正是中国签署《斯德哥尔摩公约》十周年,POPs污染防治和履约情况如何?如何才能实现污染防治的“再提速”?
污染物排放可持续影响几代人
主持人:目前,我国在POPs污染防治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张力军:当前POPs污染防治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二公式英排放量大而且涉及领域广泛,新增列物质不断增加;历史遗留的POPs废物和污染场地环境隐患突出;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监督管理能力不足;替代品/替代技术缺乏,污染控制技术水平较低;POPs履约资金缺口大,投入不足。
胡建信:我国在POPs研究上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首先是我们的研究经验和方法,包括一些技术手段、模型和分析方法,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有的污染物,别人能监测,但我们还不具备监测能力,主要差距不在设备,而在监测方法上。
不断有新增的污染物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控制名单,现在国际社会也正在审查提名新增的POPs,这时,能用到的中国研究文献报告很少,尤其在涉及迁移、毒理和生物富集等方面的文章非常少。数据质量控制也是个问题,一些经过正常程序审查发表的中国论文中,部分数据可能存在质疑。
我们对一些新兴污染物,如内分泌干扰物、持久和富集等污染物的研究还很少,更多是跟着国外研究动向走。正由于我们的研究缺乏前瞻性,对那些国外不够关注但可能实际上有危害的化学品,在中国,就很难获得经费来开展研究。
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个薄弱环节是认识的境界和意识。现在对化学品污染的研究已延伸到化学品研究。我们关注食品安全、地沟油,却比较少关心化学品对人体健康的隐性和长期影响,这些化学品会慢慢的影响你的遗传基因,影响你和你后代的健康,这是关系到深层次的环境和子孙后代福祉的问题,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尽早开展这方面研究,而不是到出了问题再开始研究。
仅掌握部分POPs污染情况
主持人:当前我国的POPs污染防治情况如何?
张力军:中国政府高度重视POPs污染防治和履约工作,2005年国务院批准成立成了由相关部委组成的国家履约工作协调组,2007年国务院批准了《中国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计划》。
在过去几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POPs调查,基本掌握了17个二公式英排放主要行业的情况,摸清了全国电力行业和8个省份非电力行业含多氯联苯电力设施在用及其废物数量和存放情况;查明了11个主要省份杀虫剂类POPs废物种类、数量和存放情况,以及44家曾经生产杀虫剂类企业POPs污染场地状况,对2个典型的污染场地进行了污染探测分析,从而明确了POPs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监管对象。
从2009年5月开始,在中国境内全面禁止了滴滴涕、氯丹、灭蚁灵及六氯苯的生产、流通、使用和进出口;2010年10月,环保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二公式英污染防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对二公式英排放行业的技术和环境管理要求,标志着中国对二公式英的削减进入了实质性的监管阶段。
此外,中国还颁布了30多项与POPs污染防治和履约相关的管理政策、标准和技术导则,初步构建了POPs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开展了杀虫剂类POPs的削减和替代示范、POPs废物处置和二公式英类重点排放行业减排技术示范等30多个国际合作项目,引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POPs削减及替代技术,促进相关行业技术升级。
构建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主持人: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张力军:中国正在编制《全国主要行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将进一步完善政策,强化监管,构建POPs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具体工作包括:建立POPs生产、流通、使用、排放、处置全过程管理制度;健全数据上报机制,实施POPs监测制度,将POPs污染防治纳入日常环境监管体系;开展国家重点监管排放源的监督性监测,加强POPs污染防治机构建设和能力建设。
此外,在资金保障方面,将加快制定相关环境经济政策,充分运用税费改革、绿色信贷、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手段,给予相应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企业开展POPs减排等。
胡建信:我个人认为,首先需要做基于风险管理为目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判断一个POPs或化学品给环境、给人类带来怎样的环境和健康风险?如果去管理并消除这个风险,需要付出多大代价?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管理这些POPs,在它们使用过程中,从现有技术替换成别的技术,成本是多少?怎样的政策和标准最有效等,都是我们需要加强研究的。
其次,针对我国需求开展新增控制物质研究。新增的POPs相比滴滴涕、二公式英的同剂量来说,毒性要低得多,而且很多可能是内分泌干扰物,并不能判断它们有致癌作用,这一类物质也要去关注,要做更深入的毒性和风险研究。目前,我国在关注一些新兴污染物时,往往只跟着国外跑,国外做了很长时间了,我们觉得这个东西好像是有危害,才跟着做。现在有些有危害的化学品,国外没有,而在中国可能存在,这些污染物也许不会跨界迁移,只有我们自己去关注了,才能发现问题,才能真正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