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垃圾直运填埋场变公园
这恐怕是国内最特殊的公园了。1991年至2007年间900万吨城市生活垃圾,都被踩在脚下;因为安插着不少沼气收集管,园内不能吸烟,却可面对海量的正在填埋的垃圾,办出全国首个垃圾堆上的生态婚礼和冷餐会。这里是杭州新近推出的全国首条垃圾收集生态旅游线路的终点——天子岭生态公园,它见证着生活品质之城向“垃圾围城”的宣战之路。
垃圾山上可采龙井逛3D影院
天子岭位于杭州北郊青龙坞山谷,作为杭城唯一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分两期共1840亩,相当于3个西湖的容积。目前,一期已封场,变身公园,二期仍在做“大胃王”,每天“吃”进垃圾3000吨。
站在公园“绿宝亭”内,四面环山的谷口处库容达2202万立方米的二期填埋场尽收眼底。上午9时,正是作业高峰,一台台垃圾车驶在可移动升降的钢板路基上,车内垃圾被倾倒、压实……从山谷飘来冷风,稍有异味却不刺鼻,身后的电子屏动态采集空气中的硫化氢、氨气等,数据未现异常。记者纳闷:同样是用垃圾“堆”成的公园,韩国奥林匹克公园和加拿大圣米歇尔公园已完全封场,而天子岭每天承载着城市一半以上的垃圾,故而对防臭、除尘、除蝇要求更高,这是如何做到的?工作人员介绍两大法宝:一是将垃圾倾倒作业面从6000平方米缩小到2500平方米,相当于只是在填埋水平面上开了个1%的小口;二是用0.75毫米厚的HDPE防渗膜替代原先0.3米厚的覆土层,盖住臭味、雨污分离、增加库容、提高沼气收集率,一举四得。就因这层膜,二期填埋场使用年限被延长20%,日收集沼气可发电9万多度,供1.6万户居民用电。
听说园内偶有野猪出没、白鹭飞过,记者虽未撞见,但此地香樟、紫竹103种共计1.5万株植物却是真切,其中500棵龙井树实属点睛之笔,号称都是龙井山上18棵老树种的后代,系由乐于品茗之人有心迁移至此。西湖旁栽树早不稀奇,垃圾山上采龙井要算时髦了。不过,地下1.5米以内分别是营养土层、碎石层和覆土层,再以下便是陈年垃圾,为避污染,园内所有植物均系浅根系。
1.5公里外的石塘村,是距离公园最近的居民区。负责运送垃圾的杭州固废直运有限公司1500名员工中,竟有三成来自天子岭周边。筹建中的沼气余热浴室和3D影院,计划对周边百姓免费开放。对此,杭州环境集团副总曹宏顶真地使用了“回馈”而非“补偿”两字。他说,“回馈,更像是天子岭的邻居们‘共建共享’的一种方式!”
清洁直运让政府“算账”感到值
自天子岭往前追溯,垃圾从市民家中到天子岭的旅途又是一项国内首创——清洁直运。
过去,杭州与多数城市一样,垃圾先从社区运到中转站,再从中转站运往各处理厂,中转站臭气熏天,转运中则跑冒滴漏,污染不堪。眼下,曾被用于运送垃圾830台(辆)拖拉机、人力三轮车和机动车大多隐退,今后将成为杭州固废博物馆的馆藏品。取代它们的,是4659个垃圾集置点、具多项专利的290台直运车、200辆电动清洁车和301条直运线路,垃圾从源头直达填埋厂,不落地、不暴露,污水不外排,沿途也不渗滤。
是杭城百姓对生活品质的不懈追求促成了垃圾直运。2009年,钱江新城拟建大型垃圾中转站遭社区居民强烈抵制,迫使市政府痛下决心,不再新建垃圾中转站,而是大力推行垃圾直运。两年来,直运比例由实行前不足5%提高到目前的69%。与此同时,城区69个垃圾中转站关停1/3,剩余的已被提升改造为直运车停车点、环保宣传站和市民“跟着垃圾去旅游”的预约点。
为实现垃圾直运,杭州市政府投入1.5亿元,组建固废直运有限公司。此后,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杭州市政府向杭州环境集团支付每吨175元、每天3000吨左右的垃圾直运费。
“这笔投入看似惊人,但实际上,政府算的是一笔环境改善、土地集约利用、民生与和谐的大帐”,曹宏说。
据测算,每增加1条直运线,每天就可减少8.4吨垃圾中转和32.5千克二氧化碳排放,并使周边约5万人免受臭气污染。老百姓的房产也升值了,譬如属市中心一类地段的华家池社区,周边楼盘均价2.5万元/平方米,但摊上个几步之隔的中转站,华家池社区愣只有1.7万元/平方米。而今,中转站没了臭气,华家池的房价与周边平起平坐了。对政府而言,原先市区特设4个大型停车场,每个动辄100多亩,专停垃圾转运车,如今功成身退土地出让,财政收益亦可观……
期盼静脉产业跑赢“8.2年”
为避免垃圾填埋场对周边大气、土壤和水质的污染,杭州创造性地在垃圾堆上建公园。也因社区居民的强烈反对,杭州弃建垃圾中转站。然而,即便是这些国内领先的做法,也没能令杭州有半点骄傲的资本,因为另一个严峻事实不容回避——全国城市每年新增1.5亿吨垃圾,2/3的城市被垃圾包围,从这个意义而言,杭州同其他城市一样,城市的“进口”太多,“出口”太少。
给城市找“出口”,无外两种方式,一填埋,二焚烧。杭州有没有可能再在城区周边征集到1840亩的土地,再建一个垃圾填埋场?不可能。再看焚烧,现在杭州主要垃圾焚烧厂有3个,但焚烧量远跟不上垃圾产生量,高峰期每天4000吨垃圾,有3000吨还得靠填埋,别说是新建焚烧厂,就是改建、扩容,老百姓也是“零容忍”。与此同时,天子岭也在告急!填埋场二期原设计寿命为24.5年,但按主城区垃圾年增长10.2%和目前填埋占大头的垃圾处理结构,8.2年就能把天子岭填满。
与“8.2年”这个速度赛跑的,当是天子岭内“静脉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如同人体导血回心的静脉,废弃物排出后的回收、再资源化被称为静脉产业。不过,静脉产业能否起步及发展,取决于政府的决心和科技支持。在“终点站”天子岭,餐厨垃圾分减产沼处理、污水技改等项目已在或即将投入运作,其中还有一个 “垃圾文化”项目——以天子岭原土三黄泥为料,用取自于垃圾的沼气烧制成陶瓷印章和陶瓷器皿,这些三黄泥原是作为覆土,像垃圾一样被层层填埋,今后却将与文化要素沾边,让人们对垃圾另眼相看。
杭州环境集团董事长芦俊说:“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静脉产业的最终目的是彻底化废为宝,实现原生垃圾的‘零填埋’,到时候,天子岭不再叫垃圾场,而是‘添资岭’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