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社论:西部地区发展切莫重走粗放型老路
近日各省纷纷召开“两会”公布2012年的GDP增长目标,与2011年类似,西部省市在2012年GDP预估方面仍高于中、东部省市,呈现出“东低西高”的格局。其中,对GDP增速要求最高的前三名均为西部省市,且其GDP增长目标均远高于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9%的预期。排在首位的是内蒙古,定下15%的增长目标,紧随其后的贵州为14%,而排名第三的重庆亦高达13.5%.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局面,西部地区经济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之下,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大为提升,2011年的西部地区GDP增长已明显高于东部,内蒙古与重庆均为其中典型。
2011年,内蒙古经济总量超过1.4万亿元,GDP增幅全国第四,高达15%.内蒙古拥有得天独厚的“羊煤土气”等自然资源,煤炭、天然气及矿产资源丰富,原煤产量居全国第一,钢材、建材与化工产品在全国占重要地位,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与农畜产品加工基地。
重庆去年的G DP接近1万亿元,GDP增速高达16.5%,跃居全国第一。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外向型经济体均受到较大冲击,上海GDP增速垫底,仅3.1%,而重庆却高达14%,当时重庆的内销占工业产值九成,在内需导向的政策背景下,以内销为主的“重庆模式”开始流传。然而,如今的重庆的经济增长也呈现出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特点。
从西部地区对增速的要求之高,可见其对GDP的迷信仍在,但是,GDP压倒一切的背后必然是隐患重重。东部地区崛起之时,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拉动GDP的方式一直备受诟病,可在今日的西部地区发展中,却仍有走上东部粗放型发展老路的迹象。
先污染后治理是东部经济发展中的普遍现象,以高污染、低技术的方式发展工业,政府若对污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须为环境保护付出高额成本,这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是拉动G DP增长的性价比较高的方式。而现时西部地区的发展中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以内蒙古为例,环境污染已成为其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如矿区周围易形成重金属污染土地,据2011年10月14日《经济参考报》报道,内蒙古的河套地区就因土地污染造成地下水质量低下,砷中毒、氟中毒等地方病情况严重,当地有30万人受砷中毒威胁,中毒引发各种怪病、癌症,患病人群超2000人,甚至形成癌症村。土地污染不仅令当地人受害,土地无法耕种还会影响其他地区的粮食供应,国土资源部曾公开表示,中国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遭到重金属污染,而这些粮食足够每年多养活4000多万人。环境污染已让内蒙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对环境的破坏有些或是不可逆的,这样的发展方式必然不可持续,且损害社会利益甚至危害民众生命,实在得不偿失。
直接投资可以显著拉动GDP,因而在东部经济发展中,出现过不少招商引资压倒一切的扭曲现象,甚至有为了招商引资的项目不惜强拆强迁、乱采乱挖的情况。现在,重庆引进外资的数额大幅增长,2011年,重庆实际利用外资达105.79亿美元,超过2007年的10倍,同比增长66.1%,总量居中西部第一,增幅为全国第一,涉外经济占GDP总值的25%.重庆以大量引进外资及吸引世界500强企业为目标,今年将创办外贸、外资等企业1万家,实际利用外资110亿美元,实需提防在招商引资压倒一切的思维之下走火入魔。此外,现时大量投资从沿海向内陆转移,若不能抑制住盲目投资冲动,很可能导致经济结构进一步失衡、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去年重庆的加工贸易出口额61.67亿美元,同比增长413.6%,加工贸易总额创下历史新高,出口增幅全国第一,总额超过“十一五”期间总和。以笔电为主的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强劲增长,占加工贸易出口额的85.6%,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重庆工业的支柱产业,其中包括2009年落户重庆的富士康。加工贸易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仅需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并无过多技术含量可言,若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不利于发展创新科技,甚至会抑制新兴产业的发展。
以牺牲环境及民众利益为代价的GDP会带来扭曲的经济社会局面,已引发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中央亦多次阐明平衡发展的重要性,但对GDP的盲目追求却依然挥之不去。GDP既是官员政绩评价及升迁的主要标准,又能让其从拉动GDP的巨大寻租空间中获取利益。在大政府的背景下,政府手握行政大权及各种资源,要怎么发展经济都是政府说了算,官员自然随心所欲。在前途与金钱的双重诱惑之下,让官员放下GDP这块法宝几乎难于登天。
西部经济固然需要发展,但有必要避免再走东部粗放型的老路。在现行体制之下,让官员放下GDP迷信也实在大有难度,惟有进行相应改革,改变对政府的约束条件,平衡健康发展的追求方可能成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