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风暴VS皮革企业:从猫捉老鼠到和谐共赢
一项史上最严厉的皮革整治政策,让一个行业浴火重生后华丽变脸,成为环保政策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的成功典范之一
兴业皮革投资400余万元新建成的膜深度处理回用车间,实现对现有废水的回收利用,减少新鲜水的使用。
兴业皮革即将上市,成为日前国内皮革行业关注的焦点。
中国证监会近期发布公告显示,福建兴业皮革IPO获通过,这家位于晋江的中国皮革行业龙头企业上市指日可待,届时将成为国内第一家皮革行业上市公司。
“如果没有那场环保风暴,也没有我们的今天。”回想起3年来的历程,兴业皮革有关负责人感慨万千。在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条条清洁生产线实现了污水分流分治、氨氮达标排放、中水循环回用,工业废水变得清澈见底。
皮革业是福建省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然而由于污染治理难度大,成为长期令人头痛的污染大户。2009年10月,在省环保厅对全省皮革行业的一次突击检查中发现,全省109家制革企业中有92家存在污染防治问题,直接威胁水源安全。
要环保还是要发展?面对艰难抉择,福建省痛下决心,责令90多家污染企业关闭或限期整改,一张张限产紧急通知发出。
2010年8月,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皮革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现有生产规模在3万标张/年以下的皮革企业一律关停淘汰。所有皮革企业必须采用国家推荐的清洁化生产技术、实施废水回用,到2011年全省皮革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8年下降10%,2012年比2008年下降20%。
“当时压力太大了,整夜都睡不着觉,这种压力是20年来从未有过的。”泉州市皮革行业协会会长陈荣辉回忆说。
2010年9月,省政府向福州、漳州、泉州、莆田市政府下达《皮革行业污染整治工作责任书》,明确自2011年起,省政府将对《责任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列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
“正是因为这种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才让众多原本心存侥幸的皮革企业痛定思痛,积极自我救赎。”晋江市环保局局长陈文艺告诉记者,全省上百家皮革企业中有70%集中在晋江,“如果说,以前晋江皮革企业是被动地做环保,那么经历了这场风暴后,环保理念已深入他们的骨髓,成为一种主动的意识。”
仅一年时间,晋江皮革企业投入用于污染防治与清洁技术改造的资金就达数亿元,投入之大,前所未有。
“最致命的是,省环保厅要求皮革企业排放污染物氨氮≤35mg/L。可是此前国家对皮革企业环保标准中并没有氨氮这一项,减少氨氮排放的技术在国内乃至世界都没有经验可循。”兴业皮革有关负责人说,那段日子他通宵达旦查阅资料,拜访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相关专家。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司最终创立“五水分流分治、循环回用技术、生物技术结合AO工艺污水治理技术、膜处理回用大生产技术”的环保循环经济治理模式,彻底解决氨氮排放超标难题,填补了国内皮革行业污染治理空白。如今,这项系统化皮革清洁生产技术项目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并在全行业推广。
“我们曾经像老鼠见到猫一样提防、害怕环保局。”这位负责人坦言,环保风暴给他的思想带来全新洗礼。如今在他心中,一个首席执行官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还必须是一个首席环境官CEO(Chief Environment Officer),两者缺一不可。
在这场变革中,政府并没有隔岸观火,而是帮助企业积极寻找、实施皮革达标治理的出路。其间,省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皮革行业防治措施。经贸和环保部门多次向相关专家请教,论证皮革行业发展策略,带着制革企业到河北辛集、浙江安海等国内著名的皮革城市考察取经。
政府和企业同心协力,终于换来整个行业的华丽转身。
“环保风暴对皮革企业而言,不是牺牲,而是一种提升。”兴业皮革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环保技术领先全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2009—2011年,公司营业收入从8.20亿元升至12.81亿元,净利润从0.8亿元升至1.23亿元,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皮革行业老大。更令人兴奋的是,公司开始尝到循环经济的甜头——使用新技术实现中水回用后,每吨污水处理成本从7元左右降低到5元左右。“对于企业而言,环保不是成本,而是投资,是效益。”
经过积极整治,福建省皮革行业不仅成功跨越环保门槛,更实现了产业结构质的飞跃。一部分无力治污的小制革企业彻底退出皮革行业;很多中小皮革企业正酝酿突破家族式经营模式,积极联合重组;一些大企业则成功转型升级,“转”出一片新天地。
随着福建省皮革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步伐走在全国前列,污染防治技术达到世界行业领先地位,皮革行业发展实现了与环境保护共赢。来自统计部门数据显示,2009年,福建省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工业增加值为401亿元,到2010年达到525元,2011年达到565亿元。
2011年1月,福建省出台《2011—2015年皮革行业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方案》,明确到2015年,全省皮革行业COD排放量比2008年下降40%、氨氮排放量下降36%,成为国内最严厉的皮革减排目标。
“企业只有感到‘痛’,才会去思变,去转型,去升级。”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治理不达标企业,加大清洁生产力度,‘十二五’期间环保将在优化经济增长方式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政策回顾>>>
加强皮革行业污染整治
2010年8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皮革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明确整个皮革行业整治目标任务和政府职责,被称为国内最严厉的皮革整治政策。随后,省政府下达《皮革行业污染整治工作责任书》督促政策落实,各设区市政府纷纷立下目标责任“军令状”。
2011年1月,福建省对皮革行业再出重拳,出台更为严厉的《2011-2015年皮革行业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方案》,明确皮革行业“十二五”减排目标任务,让整个皮革行业环保之弦绷得更紧。
记者手记
风雨过后见彩虹
在一些人眼中,环境整治会拖GDP的后腿。因此,现实中,企业和环保部门的关系,往往被形容为老鼠和猫的游戏。
然而,针对全省皮革行业污染掀起的环保风暴,不仅没带来行业的覆灭,却让整个行业浴火重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这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欣慰,更是感动。
“之前很多皮革企业负责人背地里恨死我了,现在却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福建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笑着说。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对政府是发自肺腑的感谢!”兴业皮革有关负责人甚至以“恩同再造”形容企业对政府的感激。他说,很多皮革企业和政府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环保风暴初期的“排斥”阶段;第二个阶段则是寻找、实施皮革达标治理出路的“磨合”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后的“共赢”阶段。企业从“要我做”,转变成“我要做”。
“试想,哪个供应商愿意把订单交给随时可能面临关门整改的企业?”如今,在兴业皮革负责人眼中,环保不是成本,而是投资。是投资就可以得到回报。企业家应善于算大账。正所谓“大商无算”。算的是什么?算的是股东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和谐共赢。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现在,我们心里特别踏实。”兴业皮革负责人笑着说,“希望政府把这项政策严格执行下去,用长效的机制约束,来引导整个行业实现良性发展。”
风雨过后见彩虹。相信能从这场风暴中存活下来的企业,哪怕以后再经历更强劲的风暴,也会有足够的实力去承受,站上一个更高的舞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