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合格率之争尘埃落定 水治理亟待升级

更新时间:2012-05-29 08:32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 阅读:854 网友评论0

“由于人口及水资源分布天然不均衡,再加上受供水基础设施整体落后、地下水超采、环境污染严重、检测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决定了在我国要妥善合理地解决饮用水水质问题,从一开始就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长期方案。”针对此前“全国普查自来水合格率仅50%”的“水安全事件”,业内专家表示。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根据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的普查,全国共计4000余家自来水厂的出厂水水质合格率仅在50%上下,并且几无城市自来水能直接饮用。针对舆论质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公开回应称, 2011年最新的抽样检测结果显示,我国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为83%,我国城镇供水总体安全。但这并未完全消除公众对饮水安全的担忧。

那么,我国自来水质量究竟如何?什么样的自来水才是合格的?如何才能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本报记者连日来进行了相关调查和采访。

老数据引发新思考

“水安全事件”发生以来,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参与其中,纷纷透过不同的渠道、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中既有担忧者,也有冷静思考献计献策者,但无论如何,有一个数字却始终牵动着无数人的理智与情感,那就是究竟该相信合格率50%的说辞,还是认同83%的说法,毕竟自来水质量合格与否与每一个人的生活、健康都息息相关,对于事件的过程和细节,大众需要更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关于50%这一数据的真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主任邵益生给出了准确解答。邵益生表示,2008年、2009年,为了掌握城镇供水设施是否适应新标准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曾组织对全国4457个城镇自来水厂进行了普查,按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自来水厂出厂水水质达标率与标准要求还有相当差距,因此,当时的普查结果显示,城市自来水厂出厂水水质达标率为58.2%。

但邵益生同时强调,针对城镇供水设施落后这一情况,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门编制发布了《城镇供水设施改造技术指南》,在这一措施的约束及带动下,全国各地采取升级改造水厂和管网、强化运行管理、更换水源等措施,积极应对新标准的全面实施。“为此,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再次会同有关单位、组织国家认可的专业水质检测机构,对占全国城市公共供水能力80%的自来水厂出厂水进行了抽样检测,调查结果为水质达标率占83%。”

“城市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由2009年58.2%提高到2011年83%,这恰恰说明我国城镇供水水质正在逐步提高。”邵益生表示。

虽然结果显示50%合格率系数据误读,但还是有不少人表示,无论是50%或者83%,都不能算是合格饮用水水质的完美结果,期待在此事件后,相关部门能对饮用水安全问题更加重视,饮用水水质才能更上一层楼。

“现在看来,显然是虚惊一场,但如此众多的公众参与到水安全话题的讨论中,这却是前所未有的新现象,表明百姓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意识在觉醒,其影响也会逐渐传导到水处理产业链的方方面面,并最终推动我国水务行业管理与技术水平稳步提高。”分析人士告诉记者。

政策“组合拳”推动水治理

业内专家表示,改善水源水质和完善供水设施是解决自来水水质稳定达标的主要途径,虽然我国城镇供水总体安全,但依然面临不少挑战。

例如,自来水从水源地流入千家万户,要经过源水、净水、输水、用水4个环节,但4个环节目前均面临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在处理环节,我国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公共供水厂绝大多数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传统工艺,这种工艺已沿用百年,有时源水中的一些污染物不能完全去除。

输水环节更令人担忧,“大多数城镇输水系统陈旧,由净水厂流经管网到达水龙头时,水质合格率会下降约10%。国内水源水质的改善仍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任重而道远。” 中国水科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认为。

事实上,“水安全事件”经由媒体发酵后,相关部委迅速行动起来,联手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以便让百姓喝上放心水。

5月17日,环境保护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水利部共同发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到2015年重点流域总体水质要由中度污染改善到轻度污染,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功能要求。为从水资源源头打造让百姓安心的“放心水”,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投入预计将从“十一五”期间的3000亿元增至5000亿元。

与此同时,卫生部制定的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也将于7月1日起在全国强制实施。相对于旧国标,新国标的饮用水监测指标将从目前的35项提高到106项。该标准无论从指标设置还是相应控制值,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卫生准则”,与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接轨。由此可见政府解决水污染、保障百姓饮用水安全的决心。用专家的话来讲,达到新国标的城市供水,可“保证居民终身饮用安全”。

第三方监测、管网改造应提上日程

标准好不好,关键还在于执行。

“虽然106项检测中涉及更多关于重金属、农药、病毒等检测指标,但是各地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很可能会根据各地水质不同,检测项目少于上述新国标要求的106项,只检测常规的42项,最后陷入‘标准挺高,实施挺糟,结果不报’的尴尬境地。”谈到自来水水质监测机制,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不无担忧地表示。

由于自来水合格率大部分出自自来水公司的自检自测,其取样大部分是水厂的出水水质,而针对居民所使用的终端水质检测频率却偏低。有消费者提出,大多数地方水质情况几乎都是由自来水公司说了算,很难保证结果的公正性,也不利于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今后能否引入第三方监测机构加强自来水检测,以避免自来水厂“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对于这一呼声,业内专家大多表示赞同,认为“引入第三方监测机构,客观准确地进行水质检测并及时发布信息,有利于防止社会上流传的不良信息引起群众恐慌”。他们还建议,随着我国饮用水新国标的实施,我国城市供水检测体系也应尽快完善,今后应加强对水质安全的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

另据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管网逾39万公里,灰口铸铁管所占比重较大,部分城市老城区的管网长期超限运行,年限达50年以上的约占全国供水管网总量的6%。

对此,邵益生建议,如果有条件,各城市可考虑更换和改造不适应外来水质的铸铁管网,更换强度大、韧性好、抗腐性强,而且稳定性好、事故率低、漏失低的球墨铸管,尽可能避免与控制由管网而带来的水质安全风险。

另外,随着国家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以水务为代表的节能环保细分市场持续获得政策性利好,因此也格外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业内专家表示,管网改造投资动辄几十个亿,在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用好政府投资之外的风险投资将有利于缓解自来水厂可能遭遇到的资金短缺难题。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合格率之争尘埃落定 水治理亟待升级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