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居民喝上放心水
7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近年来,太湖流域各城市高度重视保障供水安全,居民饮用水水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城市供水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记者日前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解到,太湖流域各城市近年来高度重视保障供水安全,积极推进太湖流域城乡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太湖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2007年春夏之交,太湖蓝藻大范围爆发,严重危及流域的饮用水安全,这一环保事件敲响了保护生态环境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警钟。在历经5年的治理后,整个太湖流域水质稳中趋好,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这4个指标5年来都在下降。无锡市已连续4年实现城市饮用水安全供应,出厂水质达到或优于7月1日起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的106项指标要求,年综合合格率达100%;供水能力不断提高,形成了取水能力230万吨/日,净水能力195万吨/日的规模。
“太湖流域地处长三角核心区,经济发达、工业密集,曾一度面临污染负荷重、环境容量小的制约,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的矛盾格外突出。经过5年治理,太湖流域各城市应急备用水源、自来水深度处理工艺、污水处理网络和城乡垃圾统筹处理体系已经全覆盖,太湖流域居民的饮用水水质及安全得到全面提高和长效保证。”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王翔说。
构建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太湖湖面面积2338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也是沿太湖地区城市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在江苏省境内,无锡、苏州、吴江3市12座水厂直接以太湖为水源,日供水能力达到390万立方米,占整个太湖流域城镇公共供水能力的32.6%。
水是城市的血脉,也是空气和阳光以外,人赖以生存的要素之一。2007年起,江苏省委、省政府一手抓应急防控,一手抓长效治理,全面展开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而“备用水源、深度处理、严密监测、预警应急”即是江苏省在5年间保障供水体系安全的重要举措。
太湖流域推进第二水源和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形成“双源供水、双重保障”能力。无锡市于2006年启动长江第二水源建设,目前已建成锡澄水厂,形成了“长江太湖并举、南北供水、双水源互补、安全保障”的供水格局。该市自来水公司通过供水资源整合,可根据当地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供水管网服务压力变化等情况统一调度长江和太湖水源原水量、各水厂产水量,实现互补,较大程度上实现了供水安全保障“双保险”。目前,太湖流域17个县以上城市中,14个已经建成第二水源、应急水源或者应急管网联通;无锡、苏州、吴江等以太湖为水源的城市均已建成了第二水源。
与此同时,太湖流域有关城市积极实施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性工程建设,建立了原水预处理、水厂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和应急处理四重工艺保障体系措施。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局长吴燕敏介绍,无锡市计划投资近30亿元,通过水源地生物预处理、水厂强化制水工艺、全面采用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力争做到供水万无一失。
为了强化预警监测体系,太湖水源所有水厂还在取水口安装了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监控原水水质,并与环保部门水质在线监测数据实现联网共享,对原水水质变化提前预警。
污水处理全覆盖
有关水质专家曾表示,太湖污染的主因是工业、生活、农业污水和太湖自身的内源污染。在工业污染源得到有效整治的前提下,农业和生活污水成为治理重点。
为此,江苏省近年在太湖周边开展了大规模的村庄环境整治、村镇垃圾收集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截至去年底,太湖流域建成污水处理厂229座,处理能力达643万立方米/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0.6%,实现了太湖流域城市和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4年累计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148万吨。
城市排水也是一大污染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雨污分流不彻底,雨水接入排污管;排水户错接乱排,污水排入雨水管和河道;排水户无证排水和直接排放,影响河道水质;饭店隔油池、新村化粪池等设施无人养护、渗漏严重、功能退化;部分污水管网老化,淤积严重,过水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工业废水偷排现象仍然存在,影响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雨污分流效果不明显等。针对这7大问题,无锡市以主要排水单位为中心,以相对独立排水系统和道路河流等现状分界线为边界,划分4172块排水区域,通过逐块梳理整治、达标,控制全市所有污水源。
目前,无锡城市水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市区河道的黑臭现象基本消除,部分河道的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市累计完成创建排水达标区4835块,完成控源截污工程投资26.8亿元,敷设地下雨污水管线6507公里,立管2705公里,规范单位用户近5.42万家,住宅户99.59万户。
无锡市还建设市政污水主管网7981公里,基本实现市政污水管网的全覆盖。56座污水处理厂覆盖所有城镇,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日处理能力达到199.4万吨。该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2.17%。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
在太湖治污各个环节中,城乡垃圾的收集、处理至关重要。过去太湖周边的村庄内,河道上垃圾漂浮、臭气熏天,城市中收集的垃圾在填埋后,产生的垃圾渗沥液会严重影响地下水质。
为此,江苏省加快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实现太湖流域县以上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全覆盖。截至去年底,太湖流域已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29座,其中填埋场15座、垃圾焚烧厂14座,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2.2万吨/日,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特别是苏州、无锡、宜兴等市还通过“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县集中处理”等方式实现了城乡垃圾的统筹处理。“无锡构建了由源头机械化收集、大型集约化转运和终端无害化处置三部分构成的全国一流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无锡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周雪松介绍说。
在下大力气整治污水源头、确保城市用水安全的同时,无锡、宜兴等太湖周边城市还将完善城市节约用水、大力倡导节水减排这项工作纳入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体系之中。无锡市排水公司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大力推进中水回用和雨水利用设施示范工程的建设实施,去年建设完成太湖新城5万吨/日规模的再生水回用示范项目,用于景观水系补水、绿化喷灌系统用水及市政环卫冲洒用水。“2011年无锡市再生水利用率已经达到32%。”无锡市排水公司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厂长谈振矫说。
截至2011年底,太湖流域共有9个城市被命名为国家节水型城市,1个城市为江苏省节水型城市,节水型城市比例达到58.8%;共创建江苏省节水型企业459家,江苏省节水型小区232个。通过加强节水管理工作,太湖流域平均每年城市节水量约2.34亿立方米。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