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投入14亿元整治农村环境
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步骤,吉林省试点连片整治农村环境,根治脏乱差。
在试点村之一的吉林市大荒地村,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总投资427万元的村污水处理厂土建工程已结束。据介绍,这是吉林省首家农村兴建的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后,将解决大荒地村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水排放的问题。吉林市昌邑区环保局高级工程师杨帆:现在只是一期工程。整个项目完成后,能为小康村110户居民及大荒地600户居民提供服务。日处理生活污水300立方米。
距污水处理厂约有一公里多远就是大荒地村村民的新居。57岁的村民韩庆军一家四口即将搬进村里新建的生态住宅小区,整齐划一的6层独立楼房设计,卫生间、自来水、宽带网等现代设施一应俱全。“原来这地方都是小平房,前边大道全是土路,下雨阴天没法走,一刮风哪都是黄土,污水随便跑。这几年水泥路也修上了,全是自来水。现在整个供气、垃圾都不用管,水也不用挑,有时间就去上班,心情上相当好,再一个也轻松不少。”
“用沼气、上卫生厕所、走硬化道路、住规划房、饮清洁水”,这就是时下吉林省农村环境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龙井市德新乡崇民村过去是典型的环境“脏、乱、差”村,通过改厕、改水、改厨、改圈等,如今,花园式的崇民村,村路宽敞整洁,夏季人行道旁花草绿树竞相争艳,农家院里瓜果飘香。73岁的朝鲜族村民尹仁姝说,家变得都快不认识了。“现在大家慢慢感觉到我们身边的环境干净了,环保意识也强了,我们精神上也带来了快乐,大家对现在的生活环境特别满足。”
大荒地村和崇民村只是吉林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一个缩影。2011年到2013年,吉林省将投入14亿元,对重点流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的农村地区,以及“问题村”和典型村开展环境连片整治,惠及1000万农民,使全省农村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吉林省环保厅自然生态处处长闫海山:实行农村连片整治以后,基本上能解决农村饮水安全,解决过去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能达到垃圾有人收集,设立氧化塘或者是湿地,通过自然净化排放水达到指标;粪便有堆肥厂,达到资源有效利用。这样整体能达到生态环境良好,村屯卫生清洁干净,村庄整体面貌比较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