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滇池治污 12年清淤一千万立方

更新时间:2012-10-31 22:34 来源:春城晚报 作者: 阅读:1080 网友评论0

王勇雷厉风行,快人快语,对治滇历程如数家珍。王勇是昆明滇池治理底泥疏浚三期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他的口头禅是:“为昆明,为云南,为子孙后代,管理好滇池,尽到自己的责任。” 

成果 

12年清淤1000万立方 

1998年,王勇陪母亲到草海大观楼乘船游滇池,隔着14年往望过去,他依然清楚记得,那时滇池糟透了,密集的水葫芦淤赛河道,小船前行,劈开的不是碧波,而是比墨汁还黑的滇池水,看着像是“直接蘸了就能写毛笔字”。 

那时起,王勇就暗暗留心起滇池的治理。1998年底,昆明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第一期草海底泥疏浚工程,将草海北部水质最早的地区进行整理,水中氮磷含量下降,透明增加,这条路径被证明是确实可行的。 

2004年开始了草海底泥疏浚二期工程,2009年王勇接手时,见证了二期工程的完工和三期工程的启动。 

目前,已基本摸清滇池污染底泥分布,其主要分布在沿湖近岸带约2~3公里范围内及入湖河道的冲积扇面内,污染底泥最厚为0.94米。底泥总量估计大约在8000万~1.2亿立方左右。 

草海底泥疏浚二期工程自2009年5月开工建设,于2010年9月30日全部完工,疏挖底泥370万立方,比初步设计批复工程量多疏挖了30万立方,同时节约投资约1300多万元。2010年三期疏浚工程也在滇池外海正式开工。“预计清除503万方的底泥,这个数字相当于大型水库的蓄水量。”尽管前期用12年时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清淤近1000万立方,但也只是清除了约1/10的淤泥。 

简单地说,淤泥污染的动态平衡理论是:水清底泥脏,底泥中的脏东西往水里释放;当水脏底泥清时,水中脏东西往底泥释放。 

这项工程能够巩固和扩大滇池草海污染底泥疏浚及处置一期、二期工程的效果,对滇池水质的改善意义重大。三期工程疏浚面积961万平方,疏浚工程量482万立方,工程可研批复总投资估算为54765万元。 

无奈 

机械之外 专人割渔网 

“用绞吸式挖泥船把污泥绞起,吸到船中,通过特殊管道,直接从滇池底部排到基底修复区,经过吹填、沉降、余水处理等工艺后,呈浆糊状甚至凝固状安稳地存放于基底修复区内,进行封闭堆储。”据介绍,昆明从荷兰引进了4艘绞吸式挖泥船,利用全球卫星定位仪,准确定位疏挖的深度和面积,疏浚的超挖深度不会超过污染层下15厘米。同时,还采取措施有效防止了泥沙散落造成局部水域的浑浊。 

每一天,价值2000万元的挖泥船都会开足马达15小时 ,按照每小时清除400方底泥的量计算,一天可清除6000方底泥,连水带泥达到6万方的量。 

船上共5个工作人员,此外每次出船都必须配备5个辅助人员,他们是干啥的你能想象吗?采访一半,王勇突然发问。答案有些无奈,因为滇池偷渔者不断,时常有人四处布下渔网,挖泥船的绞刀经常一不小心就被渔网网罗住,动弹不得,“如同家里的电钻被棉花缠住了”,这个时候,辅助人员就穿着救生衣,跳下水去,割开渔网。 

二期工程结束时,清理出了上百吨渔网,“滇池里偷渔的人有多少,一目了然。”而现在,这样的现象依然没有杜绝。 

“底泥处置既要考虑经济价值更要考虑经济成本。”按计划,三期工程的底泥将运到山上去恢复面山,让清除滇池底部淤泥的工程与构建美丽环湖生态工程实现“联姻”,把挖出的底泥堆在滇池边“四退三还”的范围内,通过技术确保这些底泥不会回流滇池,然后在上面种上美丽的树林,形成生态林带,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滇池治污 12年清淤一千万立方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