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战略转型:传统环境与发展模式走到尽头之际

更新时间:2008-07-16 09:5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阅读:1969 网友评论0

        环境污染、能源短缺、资源匮乏、气候变暖、森林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和土地退化等资源环境问题日渐凸显。尤其是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环境面临着更大的和新的挑战。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日前发布的《2007年度政策报告》称:“从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到‘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等一系列迹象无不表明,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到环境与发展的战略转型期”。

  “我自由自在地呼吸,那是满满一腔使我神清气爽的空气,与我在华盛顿特区街头呼吸到的截然不同。”

  这是前任美国副总统戈尔在他的一篇《都市与田园》中的一句话。2007年12月10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把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和戈尔。这年初,戈尔参与制作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获得了奥斯卡奖,他本人也成为家喻户晓的环保明星。

  戈尔称,那广阔的天空、迎风的树木、柔软的青草、清冽的湖水,让他倍加珍惜和留恋。

  2007年,戈尔的书和影像作品很快传到了中国,因为在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发现: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全球各地的环境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恶化,并且相互影响。

  环境污染、能源短缺、资源匮乏、气候变暖、森林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和土地退化等资源环境问题日渐凸显。尤其是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环境面临着更大的和新的挑战。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下称“国合会”)日前发布的《2007年度政策报告》称:“从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到‘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等一系列迹象无不表明,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到环境与发展的战略转型期。”

  燃烧资源 留下污染

  “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2007年年初的时候,国家环保总局的一位领导说了这番话。

  事实上,我国环境问题的产生及特征是经济发展速度与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经济增长方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统计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的29年间(到2006年),我国GDP总量扩张了58倍,跃居世界第四位,年均增速9.78%。GDP从1978年的0.36万亿元增加到1.03万亿元,用了8年时间;增长到第二个1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第三个1万亿元用了不到2年。此后,每年增加1万亿元,2003年后,每年增加2万亿元左右。

  在这一增长过程中,工业始终是主导力量。国合会称:“我国走了一条赶超型或压缩型的工业化道路。”

  从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欧美部分国家用了20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其工业化进程。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的工业化过程用了100年。在20世纪,韩国、新加坡等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50年内,基本走入后工业化时代。按照中共十六大报告的战略部署,我国在2020年要基本完成工业化过程,即从目前的工业化中期阶段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如果从1978年进入工业快速发展时期算起,我国的工业化也将在50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即使从新中国成立算起,也不会超过70年。

国合会的年度政策报告表明,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决定了我国环境问题的四大特征:

  环境问题的类型和恶化程度与经济增长、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20世纪70年代出现点状污染;80年代城市河段和大气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呈现边建设边破坏、建设赶不上破坏的状态;90年代以后,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呈现加剧发展的趋势,特别是1994年淮河暴发的特大污染事故和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洪涝灾害给我国敲响了生态环境全面恶化的警钟。

  压缩型工业化进程带来了复合型环境问题。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

  快速扩张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污染排放总量。监测表明,我国从1999年进入重化工时期,工业废气和废水排放量(去除治理部分)以及固废产生量也进入迅速增长阶段,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2%、8.5%和17%。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也以每年9.7%的速度增长。据测算,目前我国二氧化硫和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居世界第一位,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

  经济发展的二元性结构造成了环境问题的“二元化”趋势。我国的工业化最先发端和壮大于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所以环境污染首先出现并恶化于这些区域,西部地区和农村的环境污染状况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较轻,但由于经济实力、环境保护能力、污染产业转移和农村城镇化等因素的作用,目前我国的许多城市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中西部地区、城郊和农村城镇的环境污染形势加剧,形成新的“二元化”趋势。

  “三高一低”的粗放式增长

  “粗放式”、“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这是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最为明显的印记。

  一个最说明问题的数字是: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0倍。

  统计表明,近50年来,我国GDP增长10多倍(不变价),而矿产资源消耗增长40多倍;我国目前的综合能源效率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是国外先进水平的一半左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15%至25%;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耗能高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至3倍。

  而如此“奢侈”的资源、能源消耗,效率却低得惊人:

  我国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30、日本的1/18、法国的1/16、德国的1/12、韩国的1/7。资源生产率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

  与此同时,污染排放却又高得惊人:

  2001年,我国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甚至比印度高出59%,是巴西的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出的固体废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目前,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强度分别是欧盟国家的9倍和8倍。

  从行业细分来看,我国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而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高能耗行业的能源消费又占整个工业终端能源消费的70%以上。也就是说,我国高能耗行业差不多消耗了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一半。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我国处在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下游,承接着产业转移和积聚的污染风险。

  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世界28个行业中,仅钢铁、炼油、食品、工业化学、纸及纸制品、有色金属、水泥等7个行业的大气和水污染排放就占到了全球的90%,这一污染负荷在1960年至1990年的30年里几乎没有大的变化,所变化的只是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

  我国在赢得贸易顺差的同时,也承担着“生态逆差”。

  统计显示,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在20世纪80年代曾高达51.6%。很多商品价格很低,甚至不能真实体现劳动力成本,更不要说支付环境成本了。据测算,我国每年出口的高能耗产品相当于出口掉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五分之一,我国为此牺牲的环境污染代价是可想而知的。

  国合会的报告发出这样的感叹:

  “很显然,今天的中国已没有部分发达国家完成工业化进程所具备的可以通过武力和廉价贸易掠夺世界范围供给资源的环境。纵然时光倒流百年,中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即使有了资源供给的国际环境,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也会使中国美丽的山河污浊不堪。中国目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已走到了尽头。”

  环境与发展转型非中国独有

  2006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强调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即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总纲。中国的环境保护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型并非我国独有的历史现象,只是各国表现的方式不尽相同。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不同时期,在日本、韩国、德国和美国洛杉矶都有类似的战略转型出现。这些国家出现战略转型时,正值技术和政策发展的早期阶段。当我国面临这一转型时,不仅国内的技术和政策环境更为成熟,而且具备了从国际经验中吸取教训的条件。

  不过,有专家认为,我国在近20多年的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冲突中艰难地迎来了战略转型,实现战略转型同样将是一个漫长和艰辛的过程,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认识问题远没有解决,甚至有不少领导干部仍在坚持“发展阶段论”,信奉“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规律。

  另一方面则是经济增长方式的惯性和政府宏观调控的效力。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史以及目前我国居民消费升级势头、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和新技术等条件看,我国的重化工工业化阶段预计还将持续15至20年,这对节能减排是一个较难攻克的障碍。

  但“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中国的国际形象不能等,国家的政治稳定不能等,社会和谐不能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能等,人民的生命健康不能等”。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去年谈及有关环境经济新政策时指出,“有人说,环境污染是任何一个致力于现代化的国家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有人说,环境保护是一个后现代的命题,即富裕国度富裕民众‘吃饱了’以后提出的更高需求。我本来也同意。但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学西方那种‘吃法’,中国还没‘吃饱’就要提前为生态环境付账。”

潘岳说:“中国正处在生态环境的危机点。巨大无比的环境欠账总归要还的——无论以哪种形式。必须高瞻远瞩,趁还可以控制的时候就开始偿还债务。”“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人民,也要对世界人民负责。”

  国合会指出,国际经验表明,这一战略转型至少需要15年的时间,并需要综合考虑公共支持、中央地方的政治领导、企业行业参与等多种因素。随着环境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这一进程的某些方面将很快完成,但更为成功的战略转型应超越末端污染控制,制定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方略,关注那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以及在国际社会上更为负责的环境行动。

  去年底,国内外环保方面的专家曾共同建议,我国推进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型,应注重四个方面的政策构建:

  加快改进中国现有的环境保护体系,充分利用最新的环境技术、管理理念和法律框架。强化环境保护法律、标准和制度,设定更为严格的环境标准。整合机构职能,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大部门体制;充分利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经济政策推动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型。包括环境税、资源能源税、绿色信贷、环境保险、生态补偿、排污交易等,将其纳入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财税、金融等宏观调控体系中;推进公众意识和公众参与,发挥全社会在战略转型中的作用;通过依靠国内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加速核心部门的生态创新,并对创新的过程及相关建议的采纳予以特别关注。

  “十一五”发展的“四大预警”

  可以预见的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将会大大超过规划目标,继续高速增长,但能源节约目标和环境目标的实现将面临相当大的困难。

  国合会认为,“十一五”期间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目标有可能无法实现。这是继2006年国合会发出类似预警之后,再次对中国环境与发展问题亮起警灯。国合会发出四大预警:

  预警一:GDP增长速度将达到9.6%,比规划高出2个百分点。我国经济高增长带来的过度繁荣有可能掩盖经济系统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如金融系统运转效率不高、利益分配关系扭曲、房地产开发过度等。中国经济需要适当减缓增长速度,为调整经济系统内外部的各种关系提供机会。

  预警二:能源消费将继续大幅度增长,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难以实现。“十一五”期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速度有可能从2001~2005年的10.5%降低到5.4%,即使如此,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也将只能比2005年降低17.35%。由于对能源消费的预测已经充分考虑到节能因素,以及2006年能耗不降反升的情况,“十一五”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几乎难以实现。

  预警三: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实现主要污染物总量减少10%的目标难度极大。“十一五”仅主要污染物(COD和二氧化硫)、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治理就需要投资13916亿元,完成2010年的环境目标需要的总投资将接近GDP的2%,远高于“十一五”规划的1.5%,这是难以实现的。

  预警四:城市可持续发展“年度进步指数”在下降。尽管各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很快,但综合可持续发展“年度进步指数”却在下降。目前全国340个大中型城市中,只有42%达到了国家要求的空气质量标准。

  在改革价格形成机制方面,国合会建议,提高二氧化硫、污水、粉尘和烟尘、固体垃圾等污染物排放费率。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税,并通过改善资源开采领域农民工待遇和劳动条件的办法,提高初始资源价格。利用价格杠杆,促使企业节约利用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和废弃物。为此,国合会建议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税率提高到产值的20%左右的水平,其他资源税在经过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适当提高。

  据了解,我国目前的石油资源税自2005年7月1日起调整后,每吨才30元,而美国是每吨130美元,是我国的几十倍。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税率远远低于西方国家。

  我国于1984年开征资源税,并于1986年和1994年对资源税进行了改革和完善。资源税制度实施10多年来,在组织收入、促进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资源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与资源有限性、稀缺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现行资源税制度也逐渐暴露出计税依据缺乏收入弹性、资源开采地税收收入偏低、对节约开采和有效利用资源的调节力度不够等问题。2007年1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要求改革资源税制度,调整资源税负水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战略转型:传统环境与发展模式走到尽头之际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