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重污染行业排污超标难在何处
今年3月,我国多个城市尤其是北京、天津等大城市连续出现雾霾天气,加之近日发生的“黄浦江死猪事件”,再次拷问中国的生态环境安全。然而,问题还远远不止这些。
3月20日,山西省环保厅对外公布该省重点企业2012年第四季度超标情况,首钢长治钢铁等8家企业超标排污被通报。此前媒体曾报道“江西铜业屡曝非法排污”、“ 江西铜业再被爆重金属污染已致67人患癌死亡”等。
环境保护部近日发布公告,将在重点控制区的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六大行业以及燃煤锅炉项目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地区为纳入国务院批复实施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控制区,共涉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区十群”19个省区市、4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提到,“十二五”期间,位于重点控制区47个城市主城区的火电、钢铁、石化行业现有企业以及燃煤锅炉项目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十三五”期间将特别排放限值的要求扩展到重点控制区的市域范围。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污染治理史上最严厉的一项措施。
重污染行业排污超标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安全,这一直是我国政府和公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但年年都会出现新问题,究竟治理污染行业排污超标难在何处?
近年来,涉嫌污染违法事件的企业不乏知名企业的身影,如医药领域的哈药集团、石药集团和联邦制药等重点原料药生产企业污染问题都曾被媒体曝光。从之前的大气污染到如今的水污染、土壤污染等,越来越多的污染源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使生态安全面临严峻考验。然而,要想真正遏制住污染态势扩展,必须追溯根源细找原因。
企业为何选择偷排超排,宁愿被查处后“受罚”,而不愿意把钱花在前面?除了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目前企业的“治理成本”要高于“违法成本”数十倍以上。因此,加大处罚力度,提高企业污染的“违法成本”,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环境执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对于真正想改变生产方式的企业,政府应该给予大力扶植。比如,对于一些大型生产企业来说,建立一套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投入至少需要上亿元,这些设备每年的运行维护费用高达数千万元;对于原料药生产企业来说,由于往往要生产几十种产品,污染排放成分各不相同,处理难度更大、成本也更高。这些都需要政府的支持。
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人民谋福祉,当环境问题成为重大民生问题,决不能为了发展而宽容污染。
重污染行业排污超标是长期积累形成的,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笔者认为,在一些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地区,要强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的政绩挂钩,实施综合防控措施。一些地方政府提出“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官,治官先治人”的铁腕治污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只要我们严格执行对污染“零容忍”,并通过更严格的执法来限制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相信我国重污染行业超标排放治理一定能够取得明显成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