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有效利用 北京市加速再生水厂建设
近年来,北京市为了加大循环经济的力度,缓解北京水资源紧缺局面,北京排水集团先后建成了8座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267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多昆明湖的蓄水量。经过处理后的再生水不仅供给电厂、补给河道、美化景观还大量用于园林绿化、道路保洁等市政杂用。今天的“生活中的为什么”让记者带着您走进再生水厂,看看污水是如何变成再生水的。
位于海淀区清河镇的清河再生水厂占地4万平方米,主要负责处理来自西郊风景区、高校文教区以及中关村科技园区、清河工业园和回龙观地区的污水。清河再生水厂的格栅间,是污水处理的第一道工序。居民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干线汇集到这里,而格栅间中的两道格栅可以将污水中的杂物进行拦截。第二道工序是曝气沉砂池,在这里污水中的砂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沉降在池底,砂石会被吸出填埋处理,而污水就进入了第三道工序。
生物反应池是生物化学处理工艺的核心,池中培养了大量微生物,它们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把各种污染物作为食物,从而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有机物,使污水得到净化。技术员每天都要监测生物反应池中微生物的情况。
污水在生物反应池中,经过15小时处理后,与微生物一起流入二次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污水中90%以上的悬浮物和有机污染物在这里被去除。
超滤膜筛分,其孔径只允许水分子、部分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通过,悬浮物、大分子有机物等都能被超滤膜截留下来,从而实现了净化过程。
这样一杯生活污水经过多道精细的工艺后,才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符合国家标准的再生水。目前,本市的圆明园、奥林匹克公园等和湖面的景观用水以及清河等河道用水都采用了高品质的再生水。大部分的园林绿化、路面喷洒等市政杂用和少量的洗车、居民冲厕等也采用了再生水。据了解,在2015年年底前,本市还将新建再生水设施,每天新增处理能力158万立方米;目前的清河、高碑店、小红门、酒仙桥等8座污水处理厂全部改造升级为再生水厂。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