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两会”代表建言科学治理雾霾
自进入2013年12月,严冬里的西安雾霾天气频发,空气质量不容乐观,雾霾天气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重。天气如何、空气质量好坏,成为市民挂在嘴边的话题,备受关注。
面对当前的生态坏境问题,在陕西省“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建设美丽陕西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陕西省人大代表、西安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孟小绒:城市建设要考虑风场影响。冬天降水少,静稳天气易造成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西安市常年主导风向是东北风,城市规划建设应考虑风场的影响,大型场矿企业选址要合理布局,提前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陕西省政协委员、原延安市环保局局长裴小元:治理雾霾既要综合施策又要采取具体举措。雾霾的防治是综合性问题,包括产业结构调整、防治工业污染和冬季供暖燃煤技术的改造等。特别是在防治汽车尾气污染和建筑扬尘等方面,要制定出台具体措施,例如推行清洁能源、发展公共交通体系等。
陕西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关中城市群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量约占全省的2/3,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9倍。治污降霾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包括加快对现有污染源的关闭搬迁;加快清洁能源工程的建设;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活动,充分发挥科研优势为治污降霾提供示范样板与技术支撑;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等具体措施。
陕西省人大代表、西安工业大学副校长陈桦:建议垃圾分类立法,生活垃圾采用填埋方式处理会产生难闻的气味,下雨天还会滋生蚊蝇,不仅对周围环境影响大,而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应当通过立法,倡导全社会进行垃圾分类,能回收利用的继续发挥作用,减少浪费;不能回收利用的垃圾总量也会相应减下来,降低垃圾处理的资源成本。
陕西省人大代表、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李敬喜:电池、塑料袋,这些平时大家不太注意的垃圾,实际上都能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上找到。在工业化加快发展的现阶段,伴生的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特点的危险废物越来越多。这些危险废物处理不好,就能通过生物链进入大家日常生活,导致生活质量降低。所以,这些垃圾一定要分类处理,能电离提取的坚决不收储,能高温处理的要尽快进入再生利用渠道。对于目前缺乏处理技术的垃圾要加强收储管理,确保不流失、不挥发、不渗透。
陕西省政协委员郭慧敏:随着陕西省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已经进入“绿色”思维时代,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对环境有疼惜之心是每个公民应有的素质。但是,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仍然存在,希望政府有效开展环境教育,尤其是从社区环境教育入手,让低碳生活、文明行为进入家家户户,少开车、少放炮、少喝酒、少开空调,做到环保生活化、知识化、家庭化、心灵化。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