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村包围城市”的浦江治水战
在浦江西郊有一块美丽的水域,名唤“翠湖”。湖如其名,碧绿的水面犹如一面巨大的碧玉,在夕阳的照射下,闪耀着夺目的光彩,映照着浦江日新月异的城镇变化。
而在一年前,这里还是城市的一个不起眼的死角,像臭水沟一样的城乡结合部:没有行人如织,有的只是行色匆匆的路人掩鼻而过;更没有拍照留影的游客,有的只是居民们时不时往湖中抛弃的杂物。
“以前,这个人工湖两岸都是无序发展的废旧塑料、水晶等加工企业,加之畜禽养殖场的养殖业污水和村民的生活污水,好好的一个翠湖变成了臭水湖和垃圾塘。”翠湖生态修复工程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3年水环境综合整治后,翠湖换了模样,变成了一个集农业面源整治、工业污染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生态修复于一体的人工湿地、城市的“绿肺”。
浦阳江翠湖生态修复工程占地218亩,总投资333.5万元,于2013年8月30日开工建设,12月完成项目,并投入试运行。整个工程最大的亮点,却并非速度,而是力度和效果。
据相关统计,为配合该项目的推进,浦江县着力实施了全流域综合整治,关停取缔流域内养殖场17家、废塑加工点38家、水晶加工企业240家,并结合“三改一拆” ,累计拆除违章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清除河道垃圾280吨,清淤5000余方,建设污水收集管网2900米,区域内1092户3490人生活污水实现统一收集,集中处理。
正在翠湖边上观看风景的吴先生告诉记者,他现在看到的翠湖同他儿时的翠湖一样美丽:一条长堤蜿蜒曲折,穿梭湖中,堤上杨柳依依,湖心孤岛上绿树成荫,倦鸟归林。
“小时候,我们在湖里捉鱼捉虾,游泳嬉戏,每天的玩耍都离不开浦阳江,虽然没有现在的孩子那样可以玩电脑游戏,但那也是非常快乐的童年。”
“成年后,我每天忙着赚钱,开了工厂,累坏了身体,想放松一下,就去山清水秀的乡村钓钓鱼,根本不会来翠湖。”
“如今,县政府‘五水共治’把母亲河治好了,我心里还是高兴的,虽然自己的产业也受到了这次整治的影响,但毕竟环境的成果还是人人都能享受得到。”作为土生土长的浦江人,吴先生希望翠湖的美不仅仅存在于自己的记忆中,也应该存在于他儿子这辈人的童年里。
不但是景观改善了,水质的提升更加明显。浦江县环保局总工程师许淑芬表示,工程实施后,翠湖上游石马溪、泉溪两条支流的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测出的Ⅲ类水。
湿地,作为浦江的绿肺,功不可没。
亮点二:护水,变美的乡村
小桥,流水,人家。
在浦江县浦南街道的巧溪村,村妇们喜欢一大清早就结伴到巧溪里洗衣服。从上游流过巧溪村的水清澈见底,时不时还能看到小鱼儿在水中嬉戏。
而在一年前,可没有人愿意在河边多呆一会儿。因为农村的生活垃圾、村镇里的工业废水都直排进巧溪,让“巧溪难为村妇洗衣”。
巧溪村村委主任孙立强回忆说,村里最多的工业污染源要数水晶和绗缝行业的小作坊,最严重的污染是聚居地民工的生活污水。两大难题不除,农村污水难治。
而改变似乎也在一夜之间发生。因为去年浦江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整治水晶行业,村里的小工厂、小作坊越来越少。在村里打工,并租住村民自建房的外来民工也随着整治的浪潮,纷纷离开了巧溪。
不仅如此,孙立强还认为,治水浪潮同时促进了村民环保意识的形成。比如,张三家办起工厂,隔壁李四家就不答应,认为工厂不但带来污染,而且还影响夜间休息。在舆论压力下,张三家被迫转型做起了来料加工和电子商务,一方面减少了邻里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还不降低个人收入。
“在浦南街道,像巧溪村这样的农村还有很多。”该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宗汇说,农村不但有水晶固废收集点、运送养猪场排泄物的槽罐车、有机肥料制造工厂等处理农村水源污染的硬条件,还有江河环境河长制、督促农村产业绿色转型的优惠政策等软条件。
“护水的努力也从水质上得到了回报,实现了农村污水100%零排放之后,巧溪等浦阳江支流从Ⅲ类、Ⅳ类水,一跃成为Ⅱ类水,成为了浦江水质保护的样板。”张宗汇说。
此外,护水还不仅仅是河水流经的一两个行政村的事情,还是整个浦南街道的头等大事。
“我们也有人工湿地,它汇聚了周边如兆丰村等村庄的明流、暗流和农村生活污水,形成了8亩大小的洼地。污水经过洼地种植的燕尾兰、荸荠和茭白等水生植物的层层净化,最后流出湿地的水从劣Ⅴ类也转化为近Ⅱ类水。”张宗汇评价说,村民们共享着的类似于翠湖的人工湿地,但更“土”更生态,成本更小。
亮点三:工程,惊人的速度
兵贵神速,治水项目更是如此。
浦阳江水环境整治工程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且大部分位于农村,解决的很多也是农村的治水难题。如何高效、快速地完成项目审批、招标和建设等各大环节,同时基本实现“任务要完成,稳定是底线”的基本要求?治水的“浦江样本”值得研究借鉴。
首先,革故鼎新,浦江县快速地推进了“8年未成”的第二垃圾填埋场项目。该项目因征地受阻,被黑恶分子干扰等问题,相关工作一直打不开局面。可是“浦江治水战役”一开始,10天内完成项目征地,2个月内完成前期审批,10个月建成投入使用,创造了“一天都没耽误”的小黄坛速度。
污水处理厂和农村管网建设也战果辉煌。浦江县第四污水处理厂项目主要为浦江县城以东的农村处理生活污水,却得到了来自副省长熊建平的亲自协调,一路绿灯。从选址、立项、报批、到征地,并完成设计,仅用了57天时间,创下了全省同类项目审批最快速度。第四污水处理厂现已动工建设,并计划在12个月内竣工试运行。同时,2013年浦江县还新建了140公里的农村污水管网,完成48个村的连片整治。
此外,浦江县还集聚了水晶产业,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统一安排进入水晶集聚区,实施“一区多点”的水晶集聚区建设,1500亩土地划分成4个集聚点,企业就近安排集聚,统一进行治污和产业提升。
亮点四:水利,百年的招牌
水利工程,百年大计。
浦江县三江口“五水共治”工程位于浦阳江与义乌溪交叉口,同时还在浦江县高速公路路口,是浦江县的门户和招牌。
浦江县水务局局长傅国土说,以前的三江口是浦江县出了名的“脏乱差”,建筑垃圾随意堆放,夏天蚊蝇成群。为了治理这面城市的招牌,浦江县总投资1.38亿元,建设出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以及生态净化、高速路口景观为一体的综合工程。不但有防洪标准20年一遇的堤防,还有3.7万余平方米草皮、苗木1.6万余株和水生植物60000株。
“从年前的项目动员会,到年初一冒雪加班加点,到年初二挑灯夜战,我们水利部门没有一天懈怠,更希望这项浦江治水的招牌工程能提前完工,争创全省最美高速路口。”傅国土说。
亮点五:未来,转型的魅力
“浦江要为全局工作撕开一个缺口,为‘五水共治’树立一个样板。”省委书记夏宝龙对浦江的殷切希望,是浦江转型升级,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省定的七年治水计划的巨大动力。在下一步打算中,浦江县给自己的“五水共治”做了这样的规划。
治污水。继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加大对水晶、印染、化工、造纸、电镀等行业以及畜禽养殖业的监管力度;全面开展“臭河、黑河、垃圾河”整治,年底前有效改善臭河、黑河水质;深化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开展“清洁河道、清洁养殖、清洁田园”行动,完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清运体系;继续加快环保能力建设,完成水晶产业集聚、污水处理厂建设,并扩大“百村湿地”覆盖面及河道清淤。
防洪水。实施三大工程,即浦阳江治理工程、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生态拦水工程。
排涝水。在完善城区排水设施的同时,严格实施排水许可制度,对乱接乱排给予严罚重处。
保供水。保证居民饮水安全,开工水厂项目,开建“双水源”,完成城乡一体化供水安全保障;保证水源库区安全;保证供水管网安全。
抓节水。严格用水管控,加快节水建设,规范地下水使用。
“五水共治”,以治污为首;城乡规划,多位一体;注重环境保护,同时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可以看出,浦江样本无论从城市攻坚战,或是从“农村包围城市”来看,始终贯穿其中的思路有很多。最初的起因都是环境倒逼,最终的目的多为转型升级,而且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还是整个社会管理的转型升级。
这种社会转型期的阵痛帮助浦江县完成了自我升级。他们把“五水共治”当作考验党员干部的“主战场”,锻炼党员干部的“练武台”,培养党员干部的“选秀台”。一场治水战役,就打出了浦江县对生态环境的责任和担当,打出了政府工作的气势和权威。
正所谓,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一个具有环保铁腕的政府,正是憧憬绿色生活的人们所期待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