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韩国总理请辞与淮安居民下跪

更新时间:2014-04-29 21:14 来源:新京报 作者: 阅读:466 网友评论0

27日,江苏淮安“居民跪求官员治污”的新闻本已足够吸引眼球,又遇韩总理因沉船事故主动请辞,这让前“被跪”的官员更加尴尬。

不仅网友在“跪求治污”的新闻下留言“环保局长应该和韩总理一样请辞” ,连新华社主办的《新华每日电讯》,昨日也在三版登出评论:韩国“岁月号”沉船事故发生后,韩国总理郑烘原引咎辞职。我们的一条臭水河,都到了居民要跪求治污的份上,是不是也该启动相应的问责机制?让那些被下跪的官员们,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不是老百姓膝盖软,只因官员耳根硬

事情因一条走红的视频而起。

江苏省市政风热线联动直播节目里,淮安市清浦区陈女士手持一瓶水走上台,哭诉“终于等到今天,我们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天天闻臭味,孩子天天闹”。

当主持人把“非常臭”的水交给淮安市环保局局长一闻后,询问陈女士有何需求。她突然下跪苦求领导:你们帮我们把这个问题解决。

节目早在25日已播出,27日因各大网站、媒体官微的转载,传遍网络。

@新京报评论当天发出短评:别等市民“跪求”,官员才“清楚”……市民已经被逼到“下跪请命”,局长和区长们好像还一脸无辜……官员们啥时候才能“清楚”污染现状?

28日《新京报》社论继续跟进:一条多年来黑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墨水河”,居然要等到市民以“跪求”的方式反映,官员才会知情并“感到震撼”……这衬托出一些政府部门以及部分官员令人难以置信的麻木和迟钝……

山东媒体《半岛都市报》也对相关部门的做法态度评论道:既怕产生污染,更怕污染无人理、诉求无人听。产生污染可能是过去时,但当“少人关心少人问”时,也就成了“永远的进行时”。一方面污染成“眼中钉”,另一方面诉求成“耳边风”,在无力与无奈中,市民只能不惜一跪。

央视网评论频道特约评论员文章:“跪求”治污是一种羞辱式问责。动辄就下跪,不是老百姓的膝盖软,只因某些官员的耳根硬……我们可以做出一种猜度:未必是当地主管环保的领导当真耳塞目盲,更大的可能是,相对于城市发展,特别是能够彰显政绩的工程与生产来说,一河臭水不过是件“小事”一桩。对于污染信息,也有可能是下意识的自我屏蔽。

  媒体呼吁“公民监督要站起来”

“该下跪的是局长。”

昨日凌晨三点,“大嘴”@任志强不忘转发“跪求治污”的有关评论。

更多的媒体和个人,将目光聚焦到一个“跪”字上面。

《新快报》评论称:一个高高在上不知道污染,一个备受其扰而无奈下跪,谁该为此羞愧?“跪求”有效的原因基于吸引舆论关注和施加道德压力,但跪着的维权和呼吁,模糊了责任与恩赐的区别。“跪求”只会放纵相关部门的“不清楚”。公民监督要站起来,要问责治污,不要跪求治污。

号召“站起来”的不只有《新快报》。

“与其跪着央求局长治污,不如站着问责官员失职懒政,只有监督的鞭子扎实地抽到管理者的身上,流经陈女士家门前的柴米河的命运,才能迎来改变。而我们的邻居——韩国总理已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官员应该对谁负责。”港媒财识网在“民众跪求治污,羞煞了谁?”的专题开头则写下这样的编者按。

新华社主办的《新华每日电讯》,也将居民跪求治污与韩总理请辞对比。

但《新华每日电讯》刊登的评论,似乎给了下跪居民更多的理解:居民“跪求治污”,跪下的是宝贵的公民权利与尊严,跪出的是维权无门的无奈与悲辛,跪倒的是地方政府为民服务的形象。虽然我们都知道,为权利而下跪肯定跪不出青天……可是,我们又能给那些生活在臭水河两岸的居民,支出什么“妙招”呢?……“跪求治污”的背后,照见的正是权利贫困、维权无门的事实。

  一种乐观,能否实现?

《人民日报》同样就下跪发声。

这篇文章以“守护环境,下跪不如‘上诉’”为题将目光投向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关于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表述,给人开启新路的可能。

文章称,根据修订后的法律,环境公益诉讼主体扩大到在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相关社会组织。规范的社会组织可及时介入污染事件,弥补行政力量的不足,还称公益诉讼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为环境问题开辟公共参与、司法解决的路径。

但《华商报》并没有《人民日报》这么乐观:几天前,环保法修订案审议通过,被解读为“史上最严环保法”。不过细致地看,修订后的环保法,尽管有着“最严监管”的色彩,但是另一个重要责任主体的责任,却继续给予宽限——这便是政府和官员。环境被污染,政府和相关负责人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问责的程序又是如何?依然模糊不清。如此,公共监督问责无法指向具体的权力对象,则难免显得绵软无力。陈女士的跪求,似乎存在着这样的无奈。

不过,《华商报》还是在这篇题为“公共监督先得让市民习惯站着发言”的评论最后,预见了相对光明的未来:随着制度的完善,经过公共监督常态化的操练和实践,这种“跪着监督”的场面,或将最终消失不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韩国总理请辞与淮安居民下跪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