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全国十年间铅镉污染事件36起环保部未发现

更新时间:2014-06-26 21:50 来源: 作者: 阅读:1849 网友评论0

    26日,中央电视台揭露了“衡东县儿童血铅超标事件”,一个小镇内有超过300名儿童被查出血铅含量超标,3名环保局官员被停职,涉事企业负责人被警方控制,当地政府启动了应急调查程序。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经济学院院长吕忠梅教授已经关注到这一消息。6月19日,她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重金属污染危害人体健康事件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在这个案件中得以体现。
 
    此前,吕忠梅带着她的课题组团队,收集和研究了过去10年间引发人群健康事件的63起铅、镉污染,希望从中可以发现我国重金属污染的发展态势。
 
    吕忠梅指出,环境与健康问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实践中,环境与健康群体事件的爆发涉及“企业排污行为-政府环境监管-公共卫生干预-群众利益诉求”等多个环节,行为主体与利益关系十分复杂。
 
    中东部地区高发
 
    衡东县大浦镇居民发现当地儿童血铅含量超标,纯属偶然。
 
    当地多名居民先是听说有儿童检查出血铅含量超标,接着陆续带着自家孩子到医院检查,确认多名儿童血铅含量超标。
 
    据中央电视台6月14日报道,此事随后在当地引起了恐慌,更多人带着孩子到医院做检查,经过统计,至少有300名儿童查出血铅超标。
 
    “衡东县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只是我国近年来发生的几十起铅、镉污染事件之一,作为重金属污染的其中一类,铅、镉污染造成的环境事件,社会影响更为广泛。
 
    6月9日,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首届国家环境与健康研讨会上,吕忠梅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2004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我国共发生63起铅、镉污染事件,其中,铅污染事件44起,镉污染事件19起。
 
    其数据统计的来源是,10年间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事件报告、人民法院的诉讼案件、大型数据库和较为权威的媒体报道等,而且所发生的铅、镉污染引发了人群健康事件。
 
    63起铅、镉污染事件中,根据环境保护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进行分级,特大事件9起,重大事件8起,较大事件22起,其他为一般事件。
 
    “几乎每年均有重大或特大环境事件发生。”吕忠梅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到目前为止,从社会效应看,重金属污染高发态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
 
    10年间,全国共有17个省、自治区发生过铅、镉污染事件。铅污染事件,湖南省、江苏省、浙江省为高发省域;镉污染事件,广东省、湖南省为高发省域。
 
    课题组认为,从污染事件的区域分布看,中南地区和华东地区为高发区域,这与我国原生铅锌冶炼及次生冶炼企业大多分布在该地区有关。
 
    值得关注的是,湖南省(11起)最多、广东省(10起)次之,两个省发生的铅、镉污染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
 
    近8成铅镉污染事件发生在经济欠发达、环境监管能力严重不足的农村地区,这是课题组的另一个发现。
 
    此外,观察过去10年间所发生的铅镉污染数量可以发现,2004年至2008年,年均发生5件污染事件;2009年至2011年,年均发生12件污染事件;2012年以后逐步下降。
 
    吕忠梅告诉法治周末记者,铅、镉污染等重金属污染,从污染物排放到对人体的危害显现,大约需要30年。我国从2008年开始出现重金属污染事件爆发,呈现了铅镉污染物毒理反应的周期性特征。
 
    课题组统计结果证实,铅、镉污染事件主要是累积性污染所引发。在63起铅、镉污染事件中,有57起属于累积性污染事件,占比达9成,仅6起属于突发性污染事件。
 
    环保部门没有发现一起
 
    铅、镉污染事件的污染源主要是冶炼加工产业,这是课题组经过统计得出的一个结论。
 
    其中居于首位的污染源是电池生产业,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涉及的企业多为大中型企业,比如超霸、超威、天能等行业领军企业,也有日本松下电器等跨国公司。
 
    “安徽怀宁血铅事件”即是其中一例。
 
    2010年12月,安徽怀宁县高河镇新山社区23名儿童,在安徽省儿童医院检测出血铅超标。
 
    当时,法治周末记者到当地调查,发现处于该事件“漩涡”中的博瑞电源有限公司,其老板来自浙江省长兴县。
 
    长兴县拥有“中国铅酸蓄电池之都”的称号,其蓄电池产量占内地市场份额一半以上。2004年,就在蓄电池成为长兴县支柱产业的同时,发生了一起由儿童铅中毒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之后,浙江地质调查研究院对长兴煤山一带的土壤进行检测后确认:土壤中的重金属镉、铅含量已超过国家标准;稻谷中铅含量已超过国家标准上限的5.25倍,而污染源就是蓄电池。
 
    随后,长兴县开始大力治理铅污染,严格控制污染源。但长兴县减掉的那些污染企业,并没有消失,而是被各种诱人的招商条件招到河南、安徽、江苏、江西等地“落了户”。
 
    “铅毒”正是借由铅酸蓄电池厂的省际污染转移,为今天各地迸发的“血铅”污染事件埋下了伏笔。
 
    法治周末记者梳理发现,2010年公开报道的铅中毒事件中,半数以上的污染源集中在铅酸蓄电池行业。
 
    吕忠梅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铅、镉污染事件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企业违规排污。
 
    在所有污染事件中,企业违规超标排污所致45起,占比超过7成。所涉企业中相当一部分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企业。意外事故引起的铅、镉污染事件仅为两起。
 
    但公众更倾向于将原因归咎于政府监管不力。
 
    吕忠梅在首届国家环境与健康研讨会上介绍说,课题组在网络上进行了一项调查,当被问及“您认为目前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的原因是什么时”,6成受访者选择了“政府监管不足”,其次才是企业违规。
 
    课题组发现另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是,63起铅、镉污染事件中,没有一起事件是由环境保护部门发现的。
 
    然而,污染事件的爆发并非没有先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全国十年间铅镉污染事件36起环保部未发现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