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治污或迎政策春风
近日,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正式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方案——
“化工企业,尤其是现代煤化工企业最困扰、最头疼的事情就是治污。如果把治污交给第三方机构,无疑是化工企业一个理想的选择。”6月29日,大唐能源化工公司安全环保总监郝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逐渐趋严的环保标准倒逼企业不断加大环保治理投入,受制于自身规模、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等因素,企业更乐意转向一种投入低、风险小、效果佳的治污模式——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记者采访山东瑞星集团公司、河南晋开集团等多家化工企业相关人员时,他们均表示对第三方治污感兴趣,并希望了解我国在第三方治污方面的进展情况。记者为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化企欢迎第三方治污
“我们企业每天排放的废水在1500吨左右,专业的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了深度处理。”天津金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环保安全部部长张和睦告诉记者,原料药企业既是微利行业,更是排污大户。对于企业来说,排放不达标就得关停,但要上马高价的治污设备,利润就没了。而今年,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在全国率先引进第三方治污模式,企业不用再为这事纠结了。
郝军认为,对煤化工企业而言,或许最后的瓶颈和烦恼就是治污。因为工艺技术问题可以解决、设备问题可以改进,但成分十分复杂的污水治理这个难题如果仅靠企业自治,难度实在太大,投入也太高,特别是零排放。如果交给更为专业的第三方治污机构,无疑消除了煤化工企业的心腹之患。
事实上,一些化工企业多年前就开始了第三方治污的探索。早在2007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内的130多家化工企业的高浓度废水,就交给一家叫做武进双惠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的专业治污机构来治理,污水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然后达标排放。此举解决了这些化工企业产生水量小、浓度高、难处理的顽症,为污水集中处理的市场化运营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武进区推出的这种治污模式,形成了环保部门统一监管、运营公司“通吃”污水、化工企业放心生产的多赢格局。
第三方提高治污效率
据了解,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方案建议,通过设立500亿元规模的国家环保基金、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拓展融资渠道等多项有力措施,促进我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产业的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陈彬在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理论上来说,所谓第三方治理,就是在绿色供应链里,为“环境排放物流”所提供的第三方(外包)供应链服务。目前,我国工业污染治理依然沿用“谁污染、谁治理”的思路,由排污企业自行解决治理问题。数据显示,我国工业污染占总污染的70%以上,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
“尽管环保投入逐年增加,各类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加速建设,但我国环境形势仍然严峻。近期兰州、武汉、靖江多地密集发生的城市水污染事件,使环境污染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文一波此前在环境商会环保企业家媒体见面会上表示,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难以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自我约束机制。此外,受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监管等因素的制约,很难做到每个企业都能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即使建成了往往也不能正常有效运行,出现了建而不运、运而不足的现象,严重影响着污染治理效果。
陈彬介绍说,发达国家工业减排普遍采用第三方治理的模式。近年来,工业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在我国燃煤电厂脱硫脱硝领域得到试行,取得显著成效。这个模式正在向污水治理领域延伸,这是一种必然趋势。
文一波认为,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可谓一举三得。首先,环保执法部门监管对象集中可控,有利于政府有效监管。以前政府监管面对的是千家万户的企业,可能有很多的排污点,采取这种集中式的污水治理模式,把许多分散的点变成了比较集中的点,这有利于政府监控。其次,可以刺激环保企业和产业的发展,环境服务公司由过去单纯的设备制造、工程建设拓展到环境治理运营服务中。再次,排污企业采用专业化治理降低了治理成本,提高了达标排放率。
三力合一效果很明显
记者注意到,“污染者付费、专业化治理”,正成为当下化工企业环境治污的新理念和新思路。
近年来,一些大型化工企业和化工园区也尝试着采用第三方模式以降低污染治理成本,如燕山石化委托威立雅水务处理企业工业废水、上海化工园区委托中法水务处理园区工业废水。
前不久,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天津滨海新区在全国率先引入第三方治污模式,专业化治污公司作为治理工业污水的主体,让治污效率提高了一大截的先进做法,进一步引起了各地对治污模式的思考。今年前5个月,天津滨海新区1600万吨污水全部得到达标处理,实现了工业污水零排放。其中480万吨污水变成了再生水,提供给区内包括化工企业在内的12家企业循环利用。天津模式是国内首个由政府主导,汇集地方政府、第三方治污机构和企业三方面力量,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治污模式。
河北一家化肥企业负责人在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说,他所在的企业对第三方治污很感兴趣,只是成熟的第三方治污机构目前还不多,他们也想把治污交给第三方,但目前还没有合适的合作对象。
链接
此次全国工商联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的方案,在原有两会提案的基础上(全国工商联已连续几年向全国政协会议提交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提案),进一步明晰了第三方治理的路径、政策措施。此次方案的提交意味着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方案制定提上议事日程。
●方案就解决资金来源的问题提出,设立国家环保基金,基金规模首年为200亿元,以后3年每年增加100亿元。基金可优先贷款给实施第三方治理的排污企业或环保企业,采取无息或低息贷款方式,贷款期限适当延长。
●方案建议就促进第三方治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制定多项优惠措施。方案建议,增值税实施即征即退政策,第三方治理收入所得税减免15%。同时,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银行对其实行应收账款、收费权质押贷款等服务创新,并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优惠。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开展第三方治理环境服务公司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等。
●为确保第三方治理模式的顺利推行,方案建议,探索第三方支付方式,保障环境服务公司的合理收益。实施环境保险制度,引导保险公司开发相关环境保险产品。
●方案还建议,第三方污染治理应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建立诚信档案制度,环保监管部门向社会公开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项目的治理信息,包括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等。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