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污泥处置需多方发力
更新时间:2014-07-07 23:08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阅读:1333
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及处理率增长迅速,我国已经成为污水处理大国,但污水经过处理后产生的污泥体量巨大,怎么办呢?
城市污水治理力度的加强,成果喜忧参半。喜的是,“十二五”以来,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及处理率增长迅速,我国已经成为污水处理大国。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014年第一季度建设和运行情况的通报》显示,截至2014年3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以下简称“城镇”,不含其他建制镇)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622座,污水处理能力约1.53亿立方米/日,较2013年底新增约430万立方米/日。
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另一个环境问题:污水经过处理后产生的污泥体量巨大,怎么办?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调研后发现,由于多数城市管网建设滞后、居民环保意识不强等原因,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日益增多。尽管部分城市已经开始探索污泥的处置路径,但大部分城市的污泥并没有得到有效处理,而且相关的建设进程缓慢,极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多地探索污泥处置路径有成效
据住建部和国家发改委2011年3月印发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 》(试行),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是污水处理的产物,主要来源于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等工艺环节。
污泥中既含有氮、磷、钾,又含有重金属、寄生虫卵、病菌,不仅殃及地下水、江河水、农田的环境安全,还会直接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已成为城市环境中不容忽视的“定时炸弹”。
出于节省处理成本等目的,一些地方陆续发生了污泥乱倒引发的环境事件。比如,30多吨电镀污泥被人从安徽运到浙江临安倾倒;在上海市,周某伙同张某等人非法处置约23吨DMF(即“二甲基甲酰胺”)残渣和34吨化工污泥,倾倒于朱泾镇新农北环路附近空地;在北京,何涛等5人将6500吨含有重金属和大量污染物的污泥倒进永定镇上岸村大沙坑……
实际上,早在“十一五”期间,一些城市就已经开始探索污泥处置路径,并取得了一些进展。长春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程是国家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十一五”规划项目,2010年投入使用,主要对长春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设计规模为日污泥处理能力400吨,采用好氧曝气堆肥工艺。
长春水务集团城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宏志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上述工程当时是长春市首座、国内最大的污泥处置厂,其污泥经过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处理,可作为垃圾填埋场的覆盖土和绿化营养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本刊记者在工程车间看到,长春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经过卡车运到这里之后,会被转运至车间,经过发酵、干燥、添加秸秆等工序,就可以将污泥变废为宝,使之成为污泥土壤产品。
在该工程车间外,大量堆积如山的污泥肥料并没有恶臭的味道,这些处理后的污泥呈现出黑色或者棕黑色,与东北的黑土地很类似。“我们厂区的草地都是用的这个污泥土壤,你看这些花草长得都非常茂密肥壮,足见这些污泥的肥力还是挺强的。”长春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程厂长范广海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