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供应链倒逼企业减排
“现在看来,通过绿色供应链倒逼排污企业达标排放的方式,比依靠行政手段更有效。”环境保护部相关人士近日表示。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最新资料显示,由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推动,包括苹果、H&M和溢达纺织等在内的品牌企业正在“洗绿”自己的产业链,对环境产生了良性影响。
“绿色选择”让企业着急
缺口是从这里打开的。
早在4年前,多家环保组织的调查人员发现,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大量生产印刷电路板的企业因不稳定达标排放,给当地河流、土壤、近海地区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污染。
环保组织发现,由于印刷电路板是几乎每个IT产品不可或缺的元器件,一些印刷电路板最终被送到了苹果、诺基亚、佳能、IBM等IT品牌厂商的生产基地。
“如果通过这些大的品牌厂商向大大小小的供应商施压,要求供应商达标排放,就有可能遏止环境污染。”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
但这种想法实施起来并不容易。
2010年上半年,环保组织与IT品牌商厂接触,但苹果、IBM、佳能、LG等8家企业,始终拒绝回应环保组织的要求。
之后,34家环保组织组成的“绿色选择联盟”联合发起“绿色选择”行动,呼吁消费者通过不买这些企业的产品,向企业施压。
与此同时,一些品牌厂商供应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也陆续被曝光。其中苹果PCB供应商名幸电子在广州的工厂企图掩盖环境违规问题而被环保部门查获,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因各种环境违法问题被立案查处十余起。
2011年8月31日上午,苹果公司终于打破沉默,回应环保组织有关苹果供应商涉嫌污染的质疑,并委托高达公司对名幸电子武汉厂进行环境审核,通过雨水改造工程,禁止潜在的工艺废水排入雨水系统;通过节水措施,减少废水总量。
纺织行业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行业之一。统计数据显示,纺织印染业废水排放总量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0%以上,在各工业行业居第三位。
2007年,南通衣依衬布有限公司因南通市环保部门评价为“红色企业(差)”被列入中国水污染地图数据库中,其客户企业广东溢达企业有限公司在借助水污染地图对其供应商进行环境管理时发现这一违规记录,随即要求该企业进行整改。最终,南通衣依达到了合规排放,并通过了ISO14000管理体系认证。
供应链信息仍需更透明
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治污模式,这种由环保部门、民间组织、采购商、媒体、消费者和第三方审核机构等共同参与的供应链治理模式正日渐盛行。
7月12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在贵阳生态文明论坛联合发布绿色供应链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指数(CITI),首期评价结果显示,苹果、H&M和溢达纺织在147个国内外消费品牌绿色供应链评价中领先。
CITI指数是全球首个基于品牌在华供应链环境管理表现而制订的量化评价体系。“CITI指数的开发,正是为了协助应对全球生产和采购带来的环境挑战。”马军说。
“我们非常关注‘中国水污染地图’和‘中国空气污染地图’所公布的数据,每个月都会在上面检索,看看有没有自己的供应商。”沃尔玛中国道德采购部区域经理吴海琳表示。
今年5月7日,苹果公司全球环境事务副总裁丽莎·杰克逊表示,苹果在中国共有349家供应商,苹果公司参与了供应链中所有的环境调查,其中有不少调查是由第三方参与的。只要是在苹果的生产和供应体系当中,供应商都必须遵守苹果的行为准则。
“全球市场的发展正在要求中国企业改善其环境表现,那些重视环境表现的供应商将比对手们更具备竞争优势。”世界资源研究所顾问张智康说。
中国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10%,中国是世界工厂也是全球主要出口国,因此,跨国企业绿色供应链战略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十分显著。
马军表示:“CITI指数是建立在数据平台和信息公开的基础上的。我们认为,缺乏透明度的品牌企业,既不能与利益方开展实质性沟通交流,也不能借助社会监督力量,因此也难以确保其供应链条达成环保标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