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制造”遭环保生死考 前8月立案处理企业1048宗
天然气的燃烧让热气弥漫,胚布在嘉荣兴定型厂内堆积如山。作为禅城首家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定型企业,负责人江润(化名)正苦盼着政府推动竞争者走到同一条成本起跑线上。而在其周边,一些曾经的竞争者已因为环保要求而离开。
石英砂与化工原料掺杂在熔炉中,逐渐融化成无数个玻璃瓶。在位于罗村的华兴玻璃总部,预算1.4亿元的清洁能源设备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中。董秘罗金昆看着地图说:“佛山已经是全国产区环保最严格的地方之一。”
写字楼内坐满了研发经营团队,以涂装行业精细化学品起家的企业却不在佛山生产。在位于桂城的广东科富科技,科技专员冯艳菁总要花一段时间才能让访客明白,这家企业不是精细化学品生产商,而是涂装系统方案服务商,“我们赢在服务。”
在2007年以陶瓷为重心的制造业整治后,佛山在2014年进入了另一场覆盖面更广的环保战争中。在更严格的环保要求成为基本规则后,一条企业增长路上的红线强硬现身。从隐藏在村居平房里的小作坊,到产能排行世界前列的工厂,全都面临同一个生存考验:用力跳过红线,或者说再见。
价值1.4亿的“红线跳跃”
罗金昆说,烧天然气最大的影响不是一次性投入,更深远的变化是,天然气会使其生产成本上涨10%左右。已经学会在环保规则下生存的华兴,今年的销售增长预计将保持在15%—20%左右,这是其承受环保成本的基础。
从9月10日晚开始的5天里,很多佛山老板备感煎熬。来自新华网的监督报道引发了佛山执法的高峰,5天内202家企业被关停。此后佛山市又公布了38个需整治的重点排污单位,含多家上市企业,这意味着佛山不会因税收等原因,对大企业保持宽容。
自2014年来,佛山不断刷新着环保执法的纪录。南方日报记者独家获得的消息称,佛山前八月立案处理企业1048宗,罚款金额达2400万元,立案企业和罚款金额分别同比增长81.52%和188.96%。
一些并未违规排污的龙头企业,也面临全新要求。“我们在全国很多地方有生产基地,现在来看,以佛山的环保要求最严格。”华兴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董秘罗金昆说,“陶瓷、铝型材、日用玻璃都是曾为佛山经济作出重要贡献的行业,现在都面临很大挑战。”
一张中国地图挂在罗金昆背后的墙上,标注着华兴在十个省、自治区的生产基地。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百威啤酒、海天调味和老干妈等占据着国人的餐桌,华兴玻璃则负责为他们提供玻璃瓶。这家从南海罗村起家的日用玻璃企业,目前规模是世界第三,其在佛山的全国总部,同样无法避免成本高昂的环保投入。
为改善佛山并不乐观的空气质量,佛山7月发布了陶瓷、玻璃等行业整治方案,高耗能高排放是“他们”的原罪。统计称,佛山的电厂、陶瓷、铝型材、玻璃制品四大行业,2013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均占全市的64%。
华兴所在的罗村是传统日用玻璃产区,这些企业面临的新要求首先来自能源。今年4月佛山扩大限燃区范围,罗村也在其中。玻璃行业沿用多年的燃料油在限燃区内被禁用,华兴等企业必须改用天然气。逾期未完成改清洁能源的按规定,将被依法责令关闭或者停产治理。
面对这条红线,华兴只能按照游戏规则,用力起跳、跨越。“我们及时调整预算,准备了1.4亿元,计划在9月30日前完成油改气工程。”罗金昆说。他表示,烧天然气最大的影响不是一次性投入,更深远的变化是,天然气会使其生产成本上涨10%左右。
上一次华兴玻璃在佛山的环保巨资支出,发生在2009年前后的产业整治中。“当时的市委领导要求我们起到带头作用,我们在环保设备上投了八千万元,是中国日用玻璃行业内最早开始上脱硫环保设施的企业。”罗金昆说。
那时的国内日用玻璃业,几乎没有企业作出同样的环保投入。而在华兴所在的罗村,一批无法承受环保成本的小玻璃企业,却在整治后黯然消失。而华兴则因为高额的环保投入,成为佛山大型企业积极参与环保的典范。在环保风暴声势转浓的今年5月,时任佛山市副市长许国带队来到华兴督查环保工作进展,对其积极推进天然气改造出肯定。
“面对环保,积极主动是最好的选择。”罗金昆说。已经学会在环保规则下生存的华兴,今年的销售增长预计将保持在15%—20%左右,这是其承受环保成本的基础。
而今年的改造中,单就使用天然气这一要求而论,华兴并非无法接受。“其实我们在新疆、福建的生产基地,没有政府要求都主动在烧天然气。”罗金昆说,“例如2009年在福建莆田建厂,靠近海边,输气方便且价格便宜,从长远考虑我们就直接使用了更清洁的天然气。”
而在佛山的老厂改用天然气成本惊人。“佛山工业气价每立方米5元多,国内很多地方只要3元多。”罗金昆说,“而且工程量大,除厂外管道由燃气公司负责,仅在厂内由华兴自己出资接管就要花费四五百万元。”
一家小企业主的环保成本煎熬
作为区域内首个烧天然气的定型厂,嘉荣兴的成本价格缺乏优势,不得不提高报价来维持经营,但无可避免使其价格竞争力有所下降。江润(化名)仍然寄望于10月1日的到来,“等到其他定型厂都实现清洁生产,我们才有可能好转。”
根据整治方案,佛山对玻璃企业的要求远不只是改烧天然气,还包括烟气深化治理等,企业必须上马环保设备保障达标。“有的小企业不仅上不起天然气、也上不起环保设备,设备除一次性投资,日常运行还需要高昂的费用。”罗金昆说:“以脱硫设备为例,华兴每套脱硫系统每月运行费用要几十万元,光在罗村基地就有四套脱硫系统,一年运行费用将近两千万。”
尽管较小产能的企业环保成本相应降低,但仍是笔沉重的支出。罗金昆说,“这次可能会有很多小企业承受不住。”
在很多人看来,自主研发、或做好产品质量可帮助小企业突破环保成本压力,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大企业产品种类齐全,有规模效应。像百威啤酒、海天调味等大企业每年需要我们供应十几亿只玻璃瓶,即使小企业生产和我们一样的产品,也根本没有这样的配套能力。”罗金昆说。
“除非小企业去研发高精尖产品,不走规模化路线,但研发很困难,大企业也都在拼命投入研发,小企业靠研发练成‘绝招’的故事,很多只是传说。”罗金昆分析。在这种局势下,多数小企业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无序的情况,可能随着不规范、无法承担环保成本的企业的萎缩,得到缓解。
小型玻璃企业面临的局势并非孤例。在另一个佛山典型的小企业聚集地张槎,其布匹定型业的形势已经明朗。经过历次环保整治和经济波动的风吹雨打,针织名镇张槎到今年初有20家布匹定型企业被纳入环保整治范围。附近居民眼中的定型厂几可与废气、刺鼻的气味挂钩。人们在媒体、网上对这些企业的投诉从未停止。不过今年在限燃区等环保政策要求下,这20家企业将迎来变局。
上半年,禅城开始对张槎布匹定型厂进行整治。这些企业获得了缓冲和抉择的时间,要求10月1日前达到要求。而一些在环保方面超出底线的企业,已失去这样的机会。6月底,环保部门透露,已将1035家企业、722家畜禽养殖场因严重污染被编入“清理清单”,拟于年内清理完毕。
嘉荣兴布匹定型厂是张槎首个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定型企业。在2012年的禅城锅炉整治中,由于“淘汰超过8年锅炉”的要求,这家企业投入200多万元,淘汰以烧煤的锅炉,最终在去年初改用天然气。
烧煤产生的废气没了,生意却碰到瓶颈。“我们是小企业,改用天然气后,生产成本大涨,生意不好做了。”他说,“如果我们烧煤成本是一年100万,烧天然气就要去到200万,成本翻倍。”
在整个产业链中,定型厂在张槎针织业中的地位不高。“纺织业竞争大,利润低,成本非常透明,加价就很难做生意。”佛山市纺织行业协会一位负责人分析,面对困境,有些企业可能会考虑转移到更远的非限燃区。
而禅城环保局的最新消息称,目前能确定张槎共有15家定型企业将使用天然气,达到环保标准;其余5家中已有3家关停撤出,另外两家也将在12月前告别张槎。
作为区域内首个烧天然气的定型厂,嘉荣兴的成本价格缺乏优势,不得不提高报价来维持经营,但无可避免使其价格竞争力有所下降。“附近的定型厂还没有完成清洁能源生产,他们还可以按照低于我们的报价承接业务,这让我们损失了一部分业务。”在苦苦支撑了一年后,江润(化名)仍然寄望于10月1日的到来,“等到其他定型厂都实现清洁生产,我们才有可能好转。”
而对于整个张槎,几家布匹定型厂的生意波动与挣扎已无关大局。智慧新城、欧洲工业园、华南电源产业园等新型园区经济载体,更能吸引外界的热情。发展更有潜力、更加适合都市的新产业,是张槎作为中心区域,面对环保红线作出的选择。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