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动天津 让法律护航山长青水长绿
更新时间:2014-11-26 20:5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阅读:969
美丽的海河从市区蜿蜒流过,绿色装点着两岸。道路、铁道两旁林带,犹如巨龙游向天边,镶嵌在林带里的,是成片的林木。
曾几何时,天津的林木绿化率仅0.3%!凭着一股精神和干劲,天津人在占全市国土面积70%的盐碱地上,造林374万亩,林木绿化率达23%。“盐碱地治理,湿地保护和法制保障,是绿化的关键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说。
培育新土源,改良盐碱地
上千年的晒盐史,土壤含盐碱量超过植物极限承受能力的10倍。外国专家曾评价滨海新区:“这里根本不具备绿色植物生长的条件。”
向盐碱地要绿,谈何容易。建设者顶着寒风酷暑,挖开一道道深沟,敷设一条条“盲管”,铺上一层层砂石和新土层,一干就是30个春秋。
“用传统的客土改良,不但无法根治盐碱地,还会毁掉一大批良田。” 土壤专家、天津农科院土壤研究所原所长毛建华说:“这些年我们利用港口清淤后产生的淤泥、粉煤灰和砂石料,通过合理配比、培肥,形成了适宜植物生长的新土源。”
“改良后的土壤,已经达到种植园林的技术要求,成活率在97%以上。”泰达园林的高级工程师杨永利说。目前,天津滨海新区的盐碱地治理技术,在全国打出了名声。
郊区大湿地,提高城区“肺活量”
从天津市区向东行驶,苍茫的水域和摇曳的芦苇迎面扑来,这就是世界三大古海岸湿地之一的宁河县七里海湿地。轻吸一口气,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是中心城区的25至60倍,这片紧邻城区的湿地提升了天津的“肺活量”。近几年,天津已建成的七里海、北大港、团泊洼和大黄堡四大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近9万公顷。
然而在几年前,七里海湿地附近的23个村庄,还各自为战,用堤埝把七里海分成数十块,切割得七零八落,加剧着湿地干涸的速度。为重现万亩芦花、鸥鹭翔集的景观,宁河县年初启动了撤除养鱼围堤和移民搬迁两大工程,居住在湿地保护区核心区的10余万村民告别了家园。
为保护村民利益,宁河县在缓冲区域建成两个市级示范工业园区,安排移民就业。凭借巨大的环境优势,园区成为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重要项目“未来科技城”的组成部分。
让法律护航,山长青水长绿
绿化是“三分种、七分管”。如何管?以法制作保障,绿色才能保得住。
一年来,天津先后通过绿化条例等一批法规条例,初步形成了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去年11月,天津市首例污染环境犯罪案件判决。此后全市法院陆续受理环境污染类刑事案件43件,截至今年7月,已审结38件,处理犯罪嫌疑人71人,判处罚金总额达240余万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