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积极开展排污权试点 推动环境治理市场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及加快推进生态环保等重大工程建设问题介绍相关情况。
据介绍,《意见》共11个部分、39条内容,其中包括进一步创新生态环保投资运营机制、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市场化、鼓励社会资本加强能源设施投资、鼓励社会资本加大社会事业投资力度、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等内容。
《意见》针对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提出了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创新投资运营机制、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措施。
《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创新融资方式,支持开展排污权、收费权、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质押等担保贷款业务。
“如果说,重大工程包主要是解决‘投什么’的问题,那么,《意见》则是要解决‘谁来投’、‘怎么投’的问题。”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的出台对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投资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潜力,稳定有效投资,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据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何炳光介绍,自去年9月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后,国家发改委共围绕5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狠抓节能减排;二是推进能源的清洁化,优化能源结构;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四是完善经济政策;五是推进重点工程的实施。
“今年我们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50亿元支持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的实施。其中25亿元支持京津冀及周边以及乌鲁木齐等重点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同时,我们还安排了中央预算内投资113亿元支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应当说,安排这些重点项目,其中有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如何吸引和促进社会资本投向环保设施建设。”何炳光表示。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重点工程推进主要包括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工程、燃煤锅炉节能环保提升工程等。“通过重点工程的实施,预计到2015年,将形成6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何炳光说。
《意见》强调要积极开展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规范排污权交易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染减排和排污权交易。加快调整主要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实行差别化排污收费政策。加快在国内试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探索森林碳汇交易,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鼓励和支持社会投资者参与碳配额交易,通过金融市场发现价格的功能,调整不同经济主体利益,有效促进环保和节能减排。
同时要推动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在电力、钢铁等重点行业以及开发区(工业园区)污染治理等领域,大力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通过委托治理服务、托管运营服务等方式,由排污企业付费购买专业环境服务公司的治污减排服务,提高污染治理的产业化、专业化程度。稳妥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环境监测服务。建立重点行业第三方治污企业推荐制度。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