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历年污染成心病 淮河流域防污控污压力犹存

更新时间:2015-01-19 10:31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作者: 阅读:1518 网友评论0

发源于河南南阳、流经豫皖苏等省的淮河,自古桀骜难驯。1951年,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自此,淮河成为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流域水污染防治,从淮河肇始。

历年污染成心病淮河流域防污控污压力犹存

冬末春初,是淮河治理难题显现最为直观的一个时段。

“治水”与“治污”两种不同的治理目标、处理手段,在这个季节交织在一起,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

从劣Ⅴ类到Ⅲ类,淮河防污控污压力犹存

隆冬季节,淮河安静东流。

发源于河南南阳、流经豫皖苏等省的淮河,自古桀骜难驯。1951年,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自此,淮河成为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流域水污染防治,从淮河肇始。

“2005年以来,淮河干流没有发生过比较大的水污染事故。干流水质不是一般性好转,而是从劣Ⅴ类到稳定在Ⅲ类水。”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工作人员程绪水说,“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水质变坏,到后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可以说是一塌糊涂,干流都是黑臭不堪。”

“自2008年起,安徽境内淮河干流水质一直稳定在Ⅲ类,出境水质明显好于入境水质。”安徽省环保厅梁园园介绍,2013年来,在多条支流入境水质为劣Ⅴ类的情况下,流域支流总体水质与上世纪90年代末相比,劣Ⅴ类断面比例下降了36.4%。

尽管如此,整个淮河流域,全年监测评价总河长22396公里,劣Ⅴ类水质河长仍占22.2%,其中淮河北岸29条支流中,有12条为重度污染。

“尤其汛期的第一场雨和第一场洪水,是我们污染联防关注的重点。”程绪水介绍,因为枯水期水不够用,全流域蓄水的同时也蓄住了污染,如果一下将污染水体放下来,容易造成污染事故。特别是到了汛期,各地腾空库容放“汛头水”时,污染也集中下泄,淮河几次影响特别大的水污染事故都是这时发生的。

2004年7月20日至27日,沙颍河、涡河污水下泄,在淮河上形成了长约150公里的污水团,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有媒体形容“百亿元淮河治污打了水漂,回到了起点”。最近一次影响比较大的跨境水污染事故发生在2013年1月,发源于河南开封的涡河,是淮河第二大支流,在上游叫惠济河,污染水体开闸下泄,让下游渔民遭受“灭顶之灾”,最终河南调1亿多方黄河水冲洗被污染的涡河。

“入河排污量仍超过水域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量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监测中心主任吴培任说。这些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排放,尽管产业结构有很大的优化和调整,但化工、酿造等高耗水、高排放行业仍占较大比重。从监测来看,流域内企业超排、直排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2013年,淮河水利委员会共监督监测重点入河排污口7000多个(次),通报严重超标的入河排污口667个(次),2014年上半年重点入河排污口超标率为32.4%。

闸坝密布,防洪和治污难两全

淮河下游排水不畅,是有名的害河。淮河治理,最初是出于减少水文灾害的目的,这是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治淮是新中国大规模治水事业的开端。

另一方面,淮河也是水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九五”启动的水污染防治,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流域水污染防治,防治的“先导”也是淮河。

“目前,流域防洪除涝减灾体系仍不完善,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恶化和水利管理薄弱等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淮河流域水问题更加突出,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钱敏说。

就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强调“人均水资源量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资源紧缺是我国水资源的天生禀赋。时间分布不均匀决定了旱涝并发多发,空间分布不均匀致洪涝灾害严重。”

淮河水利委员会委员徐迎春说,《淮河流域规划报告》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淮河流域第一次比较系统的综合规划,根据规划,在淮河上游修建了山谷水库。此外,淮北大堤、临淮岗、洪泽湖大堤加固等一批项目后来相继实施。

淮河流域是我国粮食重要产区,历史上素有“江淮熟,天下足”的说法。淮河流域人口密集,季节降水不均,到了冬春枯水期,人畜饮水等都有问题,且不要说春耕灌溉用水等。于是,为保障流域的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在淮河上修建了近万座闸坝,“河流闸坝密布”。

在夏季,由于水量充沛,为了防洪,各大水库大坝均开闸放水。于是,淮河干流、重要支流沙颍河、洪汝河等水质清澈;到了雨季末期,各闸坝关闭,开始蓄水。

“流水不腐”,各大水库以及水利工程的建立,为淮河流域的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提供了保障,但是也导致了水体污染。加上在改革开放后,当地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淮河水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在雨季前夕,为腾出库容,各闸坝纷纷开闸放水,大量污染团下泄,于是,淮河流域发生了多次严重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

历年污染成心病

淮河这条承载全国1/6人口的中国第三大河,自1978年以来发生过多次重大污染事故,1989年,1.1亿立方米的污水经蚌埠闸下泄,形成60公里污水带,造成江苏淮阴市经济损失1250万元;1994年,发生震动全国的“7·23”特大污染事故,持续时间55天,污染农田5000余亩,经济损失1.7亿元;2001年,淮河上游1.44亿立方米污水形成20余公里污水带,水利部门从骆马湖调水8亿立方米补进洪泽湖;2002年,1.3亿立方米污水下泄,仅江苏盱眙受污染的水面就达5.3万亩;2004年7月20日至27日,淮河爆发有史以来最大的污染团,如同巨大的黑蘑菇,从充斥河面的黑色污染水团全长133公里,总量超过5亿吨。

但淮河不断爆发的污染问题却与其投资治理的费用格格不入,淮河可以说是我国投入最多、开展污染治理最早的大江大河。据了解,1991年以前,国家和地方对治理淮河的投入每年只有1亿多元,1991年淮河特大洪灾以后,国家每年的投入上升到8亿—9亿,但仍不足。1998年后,治淮投资呈现国家拨款、地方资金、水利基金、国债等多元化趋向,仅中央投资额度就达到每年20亿元左右。而至2004年治淮近十年费用总投入已达600亿元。因此2004年淮河爆发最大污染团后,各界纷纷质疑600亿元投入是否付诸东流,而淮河污染还依然是流域内各大小城市心头之痛。

事实上,早在2013年7月,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组织制定了《进一步治理淮河实施方案》,用以指导进一步治理淮河前期工作和工程建设。

其中,《实施方案》明确了淮河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堤防达标建设和河道治理、上游防洪水库、淮河行蓄洪区和淮河干流滩区居民迁建、流域管理能力建设等工程建设内容。还明确了各项工程的前期工作安排,并对工程的实施安排提出了意见,明确“十二五”期间是进一步治理淮河的主要时期,“十三五”期间基本完成进一步治理淮河38项主要任务。

同时,《实施方案》中还提及,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和落实建设资金。那么未来淮河流域到底会投入多少资金,中央和地方的分配比例如何,预计会辐射到多少区域呢?

一位证券水利行业分析师表示,按照目前我国水利事业的投融资体制,中央财政对东、中、西部地区投入的基本配套比分别是3:2,1:1和2:3。淮河属于东部地区,因此凭以往经验,中央政府的投资将会占到比较大比重。“至于多少,毕竟文件也刚出来,谁也说不准。”该分析师还表示,如今A股市场共有16家水利上市公司,但由于水利公司基本都各自跑马圈地,也许未来只有淮河流域的本地水利建设企业有望会明显受益,比如安徽水利及与南大合作淮河流域治理的中电环保等。

此外,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水利专家透露,淮河整治之前之所以效果不佳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地方保护,这是造成淮河流域污染反弹的主要原因。流域内各级政府“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现象还很普遍。另外是资金投入不足,治污工程建设滞后。曾经淮河“十五”计划投资完成率仅占33%,个别省份甚至不足20%。污水处理厂建设缓慢,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低。“50年到100年内能够治理成功就很不容易了,要治理淮河必须先做好以上两点。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历年污染成心病 淮河流域防污控污压力犹存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