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专家称治霾是技术活儿 “一刀切”或致暴殄天物

更新时间:2015-01-23 09:44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作者: 阅读:1216 网友评论0

“确实把‘APEC蓝’留下来,让群众看到治霾成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当真是“蜀道难”。2014年,我国治霾工作从“各扫门前雪”到“全国一盘棋”,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不过,专家提醒,治霾是个技术活儿,不能随便一刀切。

“当前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期待仍有较大差距。城市空气质量普遍超标,区域型灰霾重污染天气多发频发。”环保部部长周生贤15日表示,2015年我国将严格环境执法监管、提高环境监测能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等战役。

据15日召开的2015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为强化环境法治保障,我国将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充分发挥“三级联查”(国家督查、省级巡查、市县检查)作用,加大暗查暗访力度,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在全国开展环境保护法检查,对各类突出环境问题查处到位、整改到位。严格责任追究,对恶意违法行为,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还要固化推广APEC会议空气质量保障的成功经验,让群众不断看到治霾新成效,切实把‘APEC蓝’留下来。”周生贤如是说。

如何真正地让治霾工作出成效,如何让群众不断看到治霾的新成效,并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达成。说到底,治霾是个技术活儿。

治霾应尊重科学与专业

想必很多人都记得,去年11月份“APEC蓝”取代了雾霾天,让饱受PM2.5毒害的北京市民尽情享受了干净的空气。有不少人甚至觉得,APEC会议期间的治理措施“余威”不小,整个冬天的空气质量似乎都略优于往年。这充分说明,无论是治理空气污染还是解决其他问题,只要政府部门真正重视,确实会起到不错的效果。

要治霾,就得先弄清楚雾霾的成因。仿佛一夜之间,中国找到了导致雾霾的罪魁祸首——燃煤。在廊坊以及京津冀其他地区,燃煤企业大都被当作重点整改对象。舍近求远、舍煤求气,被当成新一轮能源改造、工业化改造、大气环境改造的主要路径。

不过,有专家提醒,中国当前一些地方的治霾行动,可能走错了方向。该专家研究PM2.5数据发现,燃煤发电对雾霾的“贡献”其实很有限。有专家据此认为,北方多地的煤改气工程、全面关停燃煤电厂的行动,有可能是“暴殄天物”。

从“霾来了”的各地相互推诿,到“各扫门前雪”的分头行动,再到铁腕治霾的统一行动,占中国能源比重70%之巨的煤炭,就这样成了人们“霾怨”的对象。换句话说,原本可以通过科学办法降服的燃煤排放指标,被一些地方政府的粗暴的板子征服了。这种源于科学又不尽然尊重科学的行政手段,将权力大于专业、决策者话语权重大于专家学者权重的行政特色,展示得淋漓尽致,以至于有人甚至认为,若干年后回过头来看,燃煤这个大气污染的“原罪”,说不定会成为这一轮治霾行动中被“冤枉”的角色。

治理雾霾,如果相关职能部门没有权力,不可能取得良好成效;但是,过多地依赖行政权力治霾,恐怕也值得商榷。决策者不需要什么都懂,但应该懂得尊重科学,尊重专业。治国如此,治雾霾同样如此。

饱受雾霾之苦的人们急切希望雾霾得到治理,但治霾这件事恐怕真急不得。尤其是决策者,更是不能操之过急、随意拍板。不妨先听听专家的意见,仔细想想我们的治霾思路是否清晰、方向是否正确?

《霾来了》:治霾是个技术活儿

一部中篇小说《霾来了》,让河北省廊坊市环保局副局长李春元受到了环保界和文学界不少关注。小说一开篇,就写了一名环保局长因为治污预算被挪用与上级领导争执,最终被撤职的故事。

如今治霾成为共识,在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看来“现在开展工作比原来要顺利多了。”张波说,“治霾不单纯是环保部门一家的工作了,任何一项工作一旦上升到党委政府的重中之重的时候,总归是要顺利得多。”

“像我们这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要想治理污染,一定是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来进行的。”张波觉得当下的环保问题,往往还是一种“关系”问题——发展与环境、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关系,任何一种关系都要处理好,“有人觉得我们的工作妨碍经济发展,希望我们停手;也有人嫌我们工作做得太慢,恨不得一下把所有那些污染企业都关停了才好。但这两个极端我们都不能做,我们要找好其中的平衡点。”

张波用山东省从2013年开始实施的一个8年累计减排50%污染物的计划做例子:“8年,要分4个台阶。明确公布每个台阶的标准,污染企业直接就能看到自己8年之后会是怎么样。企业自己就得盘算盘算,究竟能不能爬上这个台阶?如果能爬上去,就要考虑现在是不是就对设备进行升级换代,调整产业结构;如果爬不上去,算算自己能爬到哪一阶?实在不行我就不干啦,我换个活法。政府这种做法,实际上给社会、给企业一个预期,让他们明确知道每年会怎么样,给他们未来的选择起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也淘汰了落后产能,引导和倒逼产业结构调整。”

“平衡”是一个“技术活”,但也有人认为,改变发展与环保对立的观念,则是一个更好的出路。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的姚强教授就持有这样的观点:“假如要求电厂对燃煤过程脱硫脱硝,进行非常严格的控制,最终排放达到天然气的标准,我们计算过,即便完全从零开始,电价成本的上升每度电也就增加几分钱。如果是在现有水平在达到刚才说的标准的话,可能只有零点几分钱。这个大家承受不了么?总比买口罩买净化器便宜吧?这些事情从技术上已经完全成熟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观念。”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专家称治霾是技术活儿 “一刀切”或致暴殄天物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