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污染引关注 强制性标准或将出台
截至今年3月1日,由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正式实施已满3年。从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建议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由推荐性国家标准转变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到今年全国两会上,由全国工商联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业商会提交的《关于解决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的提案》,可以看出公众对乘用车车内空气污染问题的高度关注。
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产销量连续六年排名世界第一,2014年产销量分别为2372万辆和2349万辆,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54亿辆。与此同时,车内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国际上普遍认为,车内空气污染是继室内家具、装饰装修污染、大气环境(PM2.5)污染之后,又一个危害人类健康的空气污染的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将车内环境污染与高血压、艾滋病等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十大威胁。
车内空气质量堪忧
近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与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联合发布了《车内空气质量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此次开展的车内空气质量专项调查,主要针对公开征集的51辆乘用车,测试结果表明51个样本中有20个样本的空气质量不达标。而且,测试结果高于限值的车辆中,大部分是行驶里程低于一万公里的新车。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中科理化环境分析研究中心3年前也曾进行过一次调研。该机构在检测过程中选取了50款市场上常见的车型,行驶里程从1万公里到27万公里不等,针对其车内空气质量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车内空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白皮书》指出,20个样本的空气质量不达标,其中有12个样本在静态模式下检测合格,但在动态模式下检测不合格。据《白皮书》透露,车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有:汽车座椅、胶黏剂、油漆和涂料以及车内织物。制造商和消费者在选择相关材料时应注意其中的溶剂种类和含量。
“这表明,《乘用车内空气评价指南》的采样方式和流程上还存在一定的‘死角’,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才能为汽车制造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正确的指引和参照。”TüV莱茵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开展这一调查,希望能够提高公众和制造商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关注度,推动行业提升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要求。
《白皮书》认为,虽然《乘用车内空气评价指南》现阶段只是推荐性标准,并未强制执行,但随着消费者和相关政府部门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该推荐标准有可能进一步修订完善,并转为强制执行标准。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商应早作准备, 避免强制性标准出台后无法及时应对。
另外,现行《指南》中,对车内空气的采样方法仍不够完善,不能反映车主使用车辆时的真实情况。《白皮书》建议,今后国家环保部门可能会进一步完善并提高检测环境要求,所以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商必须对挥发性有机物的使用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
专家建议促产业健康发展
针对目前的现状,有行业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在车内空气质量标准上还未实施强制性法规,消费者在选车购车时,一定要将车内空气质量状况作为购车的首要因素。
《白皮书》显示,车内空气中甲醛的主要来源是PVC人造革材质的表皮、PU材质的座椅和方向盘以及粘合剂等。乙醛则主要来自PU材质的座椅、内饰板、方向盘以及粘合剂等。二甲苯来自PP、PVC材质的部件以及油漆涂料之中,特别是油漆之中二甲苯含量偏高。
有分析认为,汽车业未来将会掀起一场空气质量风暴,如何有效地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求成为车企未来竞争中的制胜利器,而那些仅仅注重中国市场规模而忽视消费者理念与市场环境变化的车企将越来越难以立足。
对于如何解决乘用车内空气污染超标问题上,全国工商联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业商会提出三方面建议:
首先是实行源头控制。在整车厂选择新车零部件时,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使用有机化合物的标准,新车出厂前通过独立第三方对车内空气进行检测。同时,对市场上销售的含有有机化合物可能影响车内空气质量的产品(如脚垫、座套等用品)严格实行产品准入制度。此外,对于进入汽配城、各种汽车配件和用品展销会的产品,不能只关注展位租售,必须对产品质量做出监测要求。
其次是加快行业标准制订。由于国家标准数量有限,大多数汽车用品和部分配件仍处于无标生产、无标销售状况。建议扶持有条件的行业商会、协会大力制定汽车用品行业标准,开展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切实解决汽车后市场标准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
第三是推进汽车用品认证工作。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积极稳妥地开展汽车用品认证,通过独立第三方认证,规范汽车后市场的自律和准入行为。
强制性标准或将出台
在去年10月召开的车内空气质量与绿色之星产品技术圆桌会议上,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主任钱一欣表示,根据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委的要求,我国将开展《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标准修订工作,草案起草小组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和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起草小组将针对专门问题,开展调研、测试、试验、论证等工作,求得最佳解决方案,2014年完成调研和草稿及其说明的撰写工作,2015年10月完成送审稿及其说明的撰写,正式标准2015年有望出台。新标准可能加严一些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增加多环芳烃等污染物的限值种类,还会提供一些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TüV莱茵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欧美,环保部门会严格把控汽车本身及配件质量。美国环保局要求汽车制造厂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申报,且必须经过环保部门审查以确保对环境和人体危害程度达到最低后才能使用。韩国、日本与中国也颁布过类似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不同的是韩国和日本都是强制性标准。
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表示,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已经受到全社会关注,加速推进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标准的出台和落实,需要整车厂商、原材料厂商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全社会共同监督。
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相关负责人近日透露,环保部已于2014年对现有《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进行完善和修改,并将在今年内出台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性标准。届时,深受车内空气污染之痛的消费者将会拥有强有力的法律武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