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福建长汀水土治理在探索中寻求突破

更新时间:2016-06-12 09:32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闫海超 阅读:879 网友评论0

“山上没资源,人均三分田,卖柴换油盐,养只大猪等过年。”20多年前的策武镇南坑村,是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村庄之一,人均收入不足600元。  

时过境迁,如今的南坑村实现了脱胎换骨。2015年,人均收入达到1.4102万元,不仅是全国文明村、省级生态村,同时也是南方人工培育和种植银杏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最大、最成功的村庄。  

到底是什么让这座偏远山村焕发了勃勃生机?答案离不开一个关键的因素:环境。  

凭借对水土流失的治理,荒山变绿洲,南坑村的发展正是长汀县水土治理的一个缩影。这个曾是全国南方黄岗岩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在2015年底,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从2011年底的47.69万亩下降到39.6万亩,减少8.09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减小16.9%。  

昔日“难坑”变“绿洲”  

昔日的南坑村被讥喻为“难坑”,而贫穷的很大因素则是水土流失。但守一方水土,希望在山,致富在山,为了改变穷山恶水的局面,南坑村首先选择了治理水土流失。  

1997年,刚上任的村支部书记沈腾香便组织全村群众参与到治荒脱贫致富中,提出了“山上种果树,庭院养鸡猪,能源用沼气,耕地烟稻菜”的理念。最终,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南坑村通过大力发展“猪—沼—果(菜)”的生态农业,8300多万亩的荒山得到治理,开发果园5400多亩。  

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让南坑人的生活面貌发生了变化,也丰富了人们的致富思路:留守田地的农民不再只种两季水稻,他们通过土地流转,引入蔬菜公司发展大棚蔬菜;为迎合城里人休闲游的需求,发展200多亩草莓种植,让游客体验假日采摘的乐趣;将往日庭院养鸡鸭的模式改为家庭后山散养,既洁净了家园,也让农家乐发展起来,村民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  

“曾经的民谣唱‘长汀哪里苦,和田加策武’,现在变成了‘长汀哪里甜,策武加和田’”。沈腾香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他们这里一点都没错。  

而让这昔日的光头山重新披上了绿装,离不开政府的决策和支持。  

一直以来,长汀县委、县政府把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县之本,通过低效林改造、草灌乔混交、小穴播草、茶果园坡改梯、崩岗整治、生态护岸等一系列措施最终形成了卓有成效的“长汀经验”。  

“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理效果,近几年,我们还不断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长汀县委宣传部部长卓国志介绍说,通过推行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治理开发模式,已经吸引60多家公司或个人参与造林和治理水土流失,实现了治理主体向公司、企业治理的转变。  

创新生态司法工作机制也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来,长汀县人民法院在生态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以庭前“三调查”、判前“三落实”、判后“三到位”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司法“三三”工作机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2015年3月被环境保护部、中国法学会评为“生态环境法治保障制度创新优秀事例”。  

此外,为了强化绩效考核、落实生态责任,长汀县还成立了县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县建设领导机构,建立县、乡、村三级党政领导挂钩制度和县乡部门挂钩、协同作战机制。“我们在全县18个乡(镇)设立水土保持工作站,先后抽调400多名干部充实到水土流失治理一线。”长汀县水土保持工作局局长林豫峰说,目前他们正在进一步探索将生态建设指标列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这将对水土保持工作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治理任务艰巨,存在诸多困难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对于接下来的治理工作,长汀县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目前,全县还有水土流失面积39.6万亩,剩下的水土流失地绝大多数处于二重山、三重山。“这里交通不便、坡陡沟深,生物多样性贫乏,植物及工程措施实施艰难。”林豫峰说,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此外,水土流失的治理成果巩固起来也很难。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生态工程,各项防治措施实施后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才能显现效果。“不只是显效时间慢,经济效益不高也是一个问题。”沈腾香带领大家种植银杏树,但产品的经济效益并不高。“我们从网上查过,我们卖的银杏果价格要比北方产果大省高出不少。长期来看,销路就是个问题。”  

产品深加工也是一种缺失。“仅以银杏来说,目前我们还只停留在出售果子的阶段,再进一步的深加工还没有。这涉及到资金和人员、技术的支持。”沈腾香说。  

从长汀县目前120多万亩已治理区域看,针叶林比重大。“针叶林比重大,也就意味着更容易发生火灾和病虫害。”林豫峰进一步解释说,林分结构单一,当地的水源涵养能力也就低,生态就更为脆弱。  

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矛盾突出,也是困难之一。  

“长汀县的主导产业规模不大,工业化水平较低,产业发展平台较小,基础设施配套不足,而且受区位、人才等因素影响,在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上优势不明显。”林豫峰说,作为重点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和汀江源头,生态建设与保护、森林蓄积和水源涵养任务重、生态公益林比重高,全县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面积大,产业布局受到严重影响。  

长效机制仍未完善,是另一个困难。  

由于水土流失区地“瘦”、效益差,投入高、产出低,难以调动群众主动承包、租赁经营,水土流失治理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大范围形成。目前来看,还主要靠政府推动引导与采取项目扶持的办法才能鼓励和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水土流失治理当中。  

“如何化解这些矛盾,是我们一直思考的事情。”龙岩市委书记李德金说,接下来,长汀县将进一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努力实现“治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2016年,计划在和田村镇游坊村、黄坑村等地治理提升崩岗70个,发展崩岗经济,台面种植杨梅、油茶、西瓜等经济作物200亩;做大林下经济,重点建设药物、菌类及蜂类示范基地,力争全县林下经济参与农户达两万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福建长汀水土治理在探索中寻求突破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