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和延庆成为首都海绵城市试点
北京市规划国土委近日发布首都海绵城市解读,决定将通州和延庆作为先行示范区,建设平原及山区海绵城市。未来,北京将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一座城市应对雨水最好的办法就是“小雨蓄起来,中雨排出去,大雨别成灾”,也就是城市要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这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还能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北京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自身存在内涝、缺水、热岛效应等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建设海绵城市来应对。
近10年来,北京以年均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维持着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人均水资源量减少到不足100立方米,且地下水占全市供水量60%以上,每年超采约5亿立方米。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城市内涝、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还有利于修复水生态环境,带来综合生态环境效益。
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配套设施。所以,除了山区保护、河湖水系治理、蓄滞洪区建设外,建设海绵城市还包括公园绿地建设、道路广场以及建筑小区改造等。
按照规划,北京海绵城市建设将率先在通州区和延庆区进行试点。通州将结合副中心建设,建设平原海绵城市;延庆则将结合世园会,按照生态文明要求,建设山区海绵城市。
据了解,北京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的20%面积实现70%雨水就地消纳;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的80%面积实现70%雨水就地消纳。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