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城市睡在噪音里
工地施工声扰人清梦、汽车喇叭声无孔不入、高音喇叭高亢的声音不时飘来……噪音污染已经成为重要的城市问题,不管你愿不愿意,各种噪音已经如影随形,无时无刻不在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当我们更多地关注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污染时,也莫忽略这种污染的危害。目前各个城市纷纷加大监管力度,建立根除噪音污染的长效机制,希望从根本上、从源头上解决噪音污染问题,给市民营造安静的生活环境——
贵阳:为何成为最“吵”城
本报记者 吴秉泽 王新伟
在环保部发布的《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16)》中,贵阳市以均值58.9分贝成为全国最“吵”的省会城市。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这既与当地近年来大规模、高强度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有关系,也受到市民不文明行为的影响。
据贵阳市生态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市轨道交通、1.5环建设等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进入施工高峰阶段,施工强度加大,成为噪声污染的重要原因。
据记者了解,在贵阳部分地区,施工车辆24小时不停歇,重载卡车的马达声严重影响沿线市民的休息。对于这种因为基础设施建设而造成的噪音污染,绝大多数受访市民表示能够理解和接受。但对于因市民不文明行为造成的噪音污染,市民则希望有关部门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
这样的噪音污染有哪些呢?记者日前走进贵阳市黔灵山公园,刺耳的噪音迎面而来。公园入口处道路两旁,不少商店使用音响、高音喇叭等设备,播放着快节奏的歌曲以及各种促销信息。走进公园内,也有好几组文艺爱好者伴随着高分贝的音乐,或唱或跳,嘈杂难忍。记者使用手机上的噪音测试软件随机进行测试,最高音量已达90分贝。
“常年不能有正常的午休。”家住黔灵山公园旁边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即使把窗户关得严严实实,仍然阻挡不住扑面而来的噪音。
据记者调查,类似的情况在贵阳极为普遍,商铺越集中的地方,越吵闹。附近的居民也不堪其扰。
另一方面,驾驶员不文明的驾驶习惯也是贵阳市噪音的来源之一。据记者了解,贵阳驾驶员使用汽车喇叭的频率偏高,每逢堵车,喇叭声此起彼伏。还有部分驾驶员在深夜路过居民区时都会鸣喇叭。
此外,贵阳市民还有在乔迁新居、结婚出嫁时燃放鞭炮的习俗,由于燃放时间大多在凌晨或者黎明时分,严重干扰了附近市民休息。
贵阳市对噪音污染高度重视。早在1997年,贵阳市就制定了《贵阳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对辖区内的噪音污染防治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责任明确到具体部门。各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加大对企业噪声污染的管控力度,对穿过城区的高架桥设置声屏障,对城区道路实施“白改黑”;交警部门广泛开展“静音”行动,减少汽车噪音污染;环保部门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企业,进行了约谈,等等。
但总体而言,贵阳的噪音污染治理工作与市民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
“我们将加大环境噪音整治力度,努力为市民创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贵阳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贵阳市将通过管控建筑工地,特别是对夜间施工的管理,加强绿色文明施工管理,加强工业企业监管,落实对经营性场所、临街商铺高音喇叭的有效控制,划定夜市经营区域和时段等举措,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
上海:系统营造安静的城市
本报记者李治国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型城市,不仅在城市硬件上在向国际一流水平靠拢,在绿化、交通、城市管理等软环境上也在持续优化,比如对于噪音的治理,就逐步取得成效。
今年以来,上海居民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过了一个“史上最安静的春节”。“今年的春节‘静悄悄’,无论是除夕之夜,还是迎财神的黎明,这是史上最安静的一个春节……”回忆今年过年的场景,不少上海市民记忆犹新。今后,上海对春节期间的烟花爆竹的管控也将持续下去,让“安静的春节”成为常态。
在“安静的春节”之外,“安静的工地”也在成为常态。今年上半年,上海诞生首批70个“明星工地”。经施工单位申报,行业协会和相关部门推荐,新闻媒体和市民巡访团核查,在上海近8000个在建工程项目中,中铝南方总部项目工程南楼、北楼项目等70个工地被评为上海“明星工地”。这些“明星工地”不仅文明施工措施过硬,而且施工中注重与周边居民、企事业单位的协调沟通,相互帮助,做到施工不扰民,成为文明施工的升级版。据上海建工五建集团的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工地上安装了专业的测评仪器,这种仪器叫做“无组织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仪器利用摄像头、噪音器、雨水传感器等手段,实时自动采集施工现场的噪音、扬尘等数据,并直接传输到环保部门的监测平台,一旦超过标准数值,立即发出警报。
记者了解到,2013年3月,《上海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办法》正式实施之后,上海明确了公园等公共场所噪声、住宅小区装修噪声等噪声污染认定标准问题,对社会反响强烈的商店室内外使用音响设备行为进行了规范,创设了住宅小区公用设施噪声、车辆防盗报警装置噪声等相关污染防治规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由上海市环保局牵头,会同公安、规划、房屋管理、城管执法等有关部门,落实了社会生活噪声管理的具体措施,完善了社会生活噪声管理的协同配合机制,强化社会生活噪声的源头控制,形成了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
其次,上海环保部门也认识到,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产生社会生活噪声矛盾在所难免,那么,如何建立纠纷解决机制是化解社会生活噪声矛盾的重要内容。因此,上海环保部门依据《办法》规定的相关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和居民自治组织的调解和协调功能,会同有关部门引导居住区业委会制定包含噪声管理内容的业主规约,对噪声矛盾突出的公园、公共绿地、广场等特定公共场所,指导街道、乡镇制定因地制宜的噪声控制规约。
第三,在强化管理的基础上,上海环保部门还依据《办法》,强化执法监管工作。上海市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对社会生活噪声的执法监管,特别是经社区和居民自治组织调解无效的噪声问题,加大执法监管的力度,减少了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源。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