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是怎样变清的
作为长江汇入东海的最后一站,上海承载着长江生态保护的重要责任,在治理长江生态环境上付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
苏州河(吴淞江上海段)曾是长江的支流和入海口,经过明代的河流治理后,苏州河成了黄浦江和长江的支流。
老上海人曾说,苏州河的水“黑如墨,臭如粪”。宝山区环保局副局长李卫兵回忆道:“过去在吴淞口三江入海的地方,人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3条江的界限,因为长江干流的水要清澈一点,黄浦江的水是黄的,苏州河下来的水完全是黑的。”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上海每天要向苏州河排入140余万立方米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
1988年,上海市开始对苏州河、黄浦江进行合流整治。但是,到了1995年苏州河仍处于黑臭状态。
1996年,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成立,提出了“以治水为方针,全面规划、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治理方针,时任市长徐匡迪担任组长,下设专职办公室。1998年,苏州河环境综合治理第一期工程开工,2002年上海市把这一工程列为“一号工程”。
第一期工程于2002年完成。原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效国曾说,治理苏州河的原理很简单,就是不让污水排到河道里去。但是不让污水排到河道里,需要做的措施却很复杂。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截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第一期工程,上海市铺设了直接接到污染源的污水管道。污水管道又将污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以白龙渡污水处理厂为例,其处理规模达200万立方米/日,处理能力占上海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的1/3左右。
2003年~2005年,上海市开展了苏州河综合治理第二期工程。第二期工程重新设计了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处、苏州河河口的闸门。这是上海市为治理苏州河开的一剂独特的“药方”。
苏州河的天然条件,决定了苏州河自净能力较弱:河口流量平均仅10立方米/秒,旱季则接近于零,多年平均潮差0.72米。这一闸门设立后,黄浦江涨潮时把苏州河的污水拦住,使涨潮的水推不上来;落潮的时候,可以使苏州河水加快流入黄浦江。
这个办法,使苏州河由原来东西方向往复流动,变成由西向东的单向流动,增加了水体流速。苏州河终于消除了黑臭现象。
苏州河黑臭现象消除了,河底淤积了百年的底泥又成了新的问题。2007年,苏州河环境综合治理第三期工程正式开工。时任上海市水务局副局长的朱铁民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一工程使用了128艘300吨运泥船来回驳运,经过6288船次的运输,总航程55万公里,相当于一艘300吨挖泥船绕地球开了14圈,平均每天疏浚外运约8000立方米。2008年,第三期工程主体结束。
在苏州河畔,记者幸运地见到了一只在岸边休憩的鹭鸟。在此休息的路人说:“有鹭鸟就说明有鱼,有鱼就说明河水变好了。”据了解,现在苏州河水质已经达到Ⅴ类水,已经有40多种鱼又重新回到了苏州河。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