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暑期监测更精准
图为“中国环监01号”监测船。韩丽君摄
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人员正在采集省办浴场浮游动物样品。韩丽君摄
海洋生物监测卫星遥感监测
◆本报记者周迎久张铭贤
“目前,我们300吨的环境监测船已经造好了,监测船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提升河北海洋环境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近日,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长谢剑锋向记者介绍说。
河北毗邻渤海湾,北戴河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近几年,河北通过加强海洋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监测技术手段,充实监测力量,使北戴河暑期监测能力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记者近日从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了解到,截至8月31日,河北省圆满完成了2017年北戴河暑期监测任务。监测区域实现了近岸海域海陆全覆盖;监测方式上,建立了地面监测与卫星遥感监测相结合的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在监测指标上,除了常规的理化指标外,开展了生物生态监测,多项监测内容填补了省内空白。
监测点位加密,实现海陆全覆盖
对污染来源说得清,变化趋势和潜在风险可预判、预警
秋意渐浓,站在秦皇岛北戴河海滨远眺,海天一色的渤海湾波澜不惊。
与这片海水朝夕相处了3个多月的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高鹏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今年的暑期监测圆满完成了。监测任务最繁重的时候,我们每天都要去浴场,现场观测记录大型藻类生长繁殖情况,取水样并进行监测、记录、分析。”
“从6月~8月的监测结果来看,北戴河海水浴场及毗邻海域水质基本保持良好。”谢剑锋介绍说。
为保障北戴河近岸海域暑期环境质量,近年来,河北投入了近两亿元,更新相关监测设备,加强海洋监测能力建设,并从2012年开始,开展北戴河暑期海洋环境监测。
截至目前,河北北戴河暑期监测实现了监测范围的海陆全覆盖。在陆源污染压力监测上,河北加强了入海河口水质监测,共设置了5个手工监测断面,监测频次为每月1次,监测项目覆盖《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所规定的24项。
此外,还对秦皇岛市4个日排污水量大于100立方米的直排海污染源进行每月1次的监督性监测。在海洋保护方面,河北重点加强了近岸海域浴场水质监测,共布设了8个主要海水浴场监测点位,开展水质常规监测、全项监测、生物生态质量监测以及遥感监测。
“监测点位加密并实现海陆全覆盖,使北戴河海域环境监测数据更全面、更准确。不仅实现了近岸海域的海洋环境质量状况说得清,污染来源说得清,还使污染变化趋势和潜在环境风险实现了可预判、可预警。”谢剑锋说。
监测方式实现了天地一体化
卫星遥感监测提升快速预警能力
在提升地面监测能力同时,近年来,河北海洋环境监测“利器”不断更新,开展卫星遥感监测,使河北海洋监测能力迈入了国内领先水平。
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近岸海域监测中心主任孙玉娟告诉记者:“今年是我中心第四年开展近岸海域卫星遥感监测,整个暑期我们在北戴河区域持续监测了92天,累计出具遥感监测报告和大型藻类监视性监测报告55期。”
孙玉娟拿着厚厚一沓卫星遥感图片,一张张展示给记者看。这些图片看似一样,孙玉娟却对每张图片的细微变化了如指掌。
“卫星遥感监测可以完成对海水水表温度和悬浮物浓度的监测。从今年的卫星遥感监测结果看,整个暑期北戴河近岸海域未发现明显的溢油及赤潮现象,水体悬浮物浓度及水体表面温度未有异常变化。”孙玉娟说,“卫星遥感监测从空间尺度上有效弥补了地面监测的不足,提升了河北对赤潮、溢油污染事故的快速预警能力,形成了北戴河暑期监测‘天地一体化’的立体监测格局。”
让孙玉娟充满期待的是,河北建造的300吨环境监测船已完工。监测船具备对近岸海域定点、定时的水文、水质、沉积物和生物的采样工作能力,以及一般常规监测、现场监测项目的分析能力和近岸海域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采样能力。
“过去海洋应急监测的时候,我们的监测人员都是租渔船到近岸海域取水样,由于渔船定点能力差,仪器设备不能固定,使采样、监测工作困难重重。”孙玉娟说,“随着我们的300吨监测船投入使用,这个问题将迎刃而解。监测船可在渤海海域内进行海洋环境监测、科学考察,不仅为河北,也将为渤海海域环境监测再添保障。”
理化监测和生物监测并重
多项生物生态监测填补省内空白
“在以往的监测中,我们侧重水体的理化指标监测,生物监测相对薄弱。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海洋赤潮、浒苔、生物残毒等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孙玉娟说,“力求监测结果与公众感知相一致,在不断尝试和创新的基础上,河北自2014年起开始开展生物监测,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海洋生物监测体系。其中,近岸海域浮游植物和浮游生物监测、浴场大型藻类监视性监测、浴场海洋生物体重金属监测等多项监测内容填补了河北空白。”
海洋生物监测是衡量海洋环境污染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从生物角度反映海水质量状况和动态变化。据了解,河北在今年北戴河暑期监测中开展了3次近岸海域生物监测,共监测了6个点位。从监测结果看,6月~8月,北戴河近岸海域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略低,这说明北戴河区域近岸海域生态状况仍需改善。
“为更直观地了解浴场的实际情况,自去年开始,河北在北戴河暑期监测中又增加了海滨浴场藻类监视性监测。”孙玉娟说,“卫星遥感从宏观上监测海洋环境,生物监测从微观上反映了海洋的生境,浴场藻类现场调查则直观呈现了近岸海水浴场的环境现状,弥补和完善了河北海洋环境监测体系。”
据了解,河北2017年北戴河暑期监测中,共报送大型藻类监视性监测报告55期,拍摄存档现场照片数千张。8个浴场中有两个浴场藻类增殖的频次、密度和面积较大,在监测人员的预警下,浴场工作人员对藻类及时进行了清理,未对水质造成明显影响。
河北省加密监测点位和监测频次,更新监测手段,增加监测内容和项目。通过不断织密监测网,实现了北戴河暑期监测能力和应急能力的大幅提升,为北戴河暑期近岸海域环境安全和开展生态修复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