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分散治污破解景区污水难治难题
泰山景区王家泉污水处理站工作人员展示污水处理效果,可见进水黄浊,处理后的水清澈透明,两者对比明显。董若义摄
中国环境报记者周雁凌董若义通讯员王斌李志
炎炎夏日,位于鲁中腹地的山东省泰山景区内却绿意弥漫,水秀风清。虽然不是周末,游客依然纷至沓来,赏美景,观古迹,待日出,惬意享受着大自然的生态厚赐。
在岱顶桃花源索道上站北侧王家泉子处,几间新建的仿古石屋引起不少游客的注意。走近才发现,这里是一处污水处理站,负责收集、处理周边餐饮经营单位和旅游公厕的生活污水。人们在污水处理站周边闻不到异味,只见处理后的排水清澈见底,汩汩流淌浸润山林。
泰安市本地游客王女士欣喜地告诉记者:“去年春天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个臭烘烘的化粪池,看着哗哗流下去的污水很闹心。现在经过整治,不仅水清了,异味没了,而且整得这么漂亮,都能当作一个景点了。”
记者了解到,在岱顶周边,这样的污水处理站还有四处;在泰山中天门等区域,类似的污水处理站也在紧锣密鼓地上马建设。依托这些站点,泰山景区逐步建立起分散式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体系,有效破解景区污水难治和用水不足等难题,对提升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山岳型景区污水治理回用提供了经验借鉴。
游客连年激增,治污短板影响生态环境
作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泰山景区每年接待的游客量有增无减,尤其是近几年,进山游客人数从每年100万快速增至逾500万,今年“五一”小长假的第二天,一天接待游客就达10万人。游人接踵而来,带火了旅游经济,也加重了环境压力。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长,山上厕所的体量从3个吨位增加到十几个吨位,餐饮、住宿产生的生活污水也大量增加。这些污水如何治理,一直是困扰景区的一大难题。”泰山景区卫生环保局副局长高敏对记者说。
据了解,此前泰山上也有一些污水处理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设备容量小、工艺水准低,基本上就是化粪池沉淀,简单过滤后直排。而且,各设施周边的污水管网连接也不完善,跑冒渗漏现象较多,雨污混流严重。到了冬季,设施管道容易结冰,常常无法使用。
“由于当时进山游客少,相关设施设计的时候容量不大,在一段时间内基本满足了污水处理的要求。近几年游客暴涨,污水量剧增,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治污短板显现,游客意见很大,景区管理部门也坐卧难安。”高敏说。
高敏介绍,在山林里,生活污水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的伤害。但如果不能有效收集处理,污水汇流到溪水中,会影响溪流水质。同时,污水漫溢的区域会逐渐富氧化、盐碱化,发酵后释放出难闻的气味,还容易传播疾病。因此,污水处理得不好,不仅影响生态环境,而且影响景区旅游形象和游客身体健康。
“还记得以前来爬山,都不用带水的。拿个瓶子,溪流上随便灌,甘甜解渴。这几年别说喝了,洗把脸都得犹豫犹豫,总觉得水不干净了。”王女士对记者说。
不过,要有效收集处理景区污水,也面临诸多难题。“一是用地难,景区寸土寸金,很难找出地方专门建设中大型污水处理设施;二是收集难,在山上铺设污水管网,不仅要耗费很高的人财物力,还影响环境观感,破坏环境面貌;三是处理难,景区污水以高氮高磷高油污为主,日间与夜间、淡季与旺季废水产生量变化显著,冬季还要克服冰冻等困难,能否找到合适的工艺是处理污水的关键。”泰山景区卫生环保局副局长周长虎对记者说。
用水不足是困扰景区的另一难题。记者了解到,泰山属高寒景区,自身缺水严重,山上用水多为山下引入,成本很高。随着游客的增长,用水需求也持续猛增,尤其是厕所体量的增加,散落山间的厕所已达68处,巨大的冲厕用水需求,让景区供水雪上加霜。
分散处理回用,解决治污和缺水难题
一边是污水难治,一边是用水不足,如何解决?泰山景区卫生环保局在多方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决定采用分散式处理模式收集处理污水。
“我们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在景区开展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管道建设及智能控制系统等工程。其中,一期投资3800万元,在岱顶王家泉子设置了一个大的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达到300立方米,将岱顶区域内的污水全部纳入管网收集处理。此外,在弘德楼、拱北石、天门居、白云居这4处小区域各设置了小的污水处理站,分别收集处理周围的生活污水,日处理量加起来有200多立方米。这几处站点的污水处理量,已达到原有设施的3倍以上,下一步还将在中天门区域再建4处。这样不仅满足现在的旅游需求,也为以后的旅游发展留足了空间。”周长虎介绍道。
处理能力提高了,处理效果如何?周敏介绍说,新治污体系引进美国先进的多相循环滤布滤池技术,将污水汇集后,先把大的杂质、污染物隔离开进行粗过滤,然后进入多相循环反应池中进行三级立式滤布滤池处理,经过菌种反应,出水可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在王家泉污水处理站外排口,施工人员主动灌了两瓶进水和出水拿给记者看,只见黄浊的进水与清澈的出水对比明显。记者把装有出水的瓶子放在鼻尖闻了闻,几乎没有异味。
泰山景区卫生环保局向记者出示的一份第三方检测单显示,山东鲁岳环境安全检测评价有限公司于4月8日对王家泉污水处理站出水进行检测化验,处理后的中水COD为47mg/L、氨氮为0.3mg/L,满足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要求。
“这一工艺还有占地小、成本低、无人值守等优点。”高敏告诉记者,多相循环技术采用专用立式滤布滤池提升处理效果,滤布一般可使用5年左右,强度高,耐腐蚀性强,更换费用在设备总投资的5%以内,比传统砂滤池过滤面积增大5~8倍,占地面积却减小了70%。滤布利用待滤水进行清洗,不需要储存反洗水,耗水量节省了80%,耗电量节省了90%。
此外,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了一级A排放标准,完全可满足回用需求,以减轻景区用水压力。下一步,景区将加快配套建设回用设施,预计将有七成中水回用于厕所冲厕和绿化浇洒,其余部分散排入山林,润泽植被。
针对冬季严寒会造成结冰的情况,泰山景区分散式污水处理工程采用了远红外电发热膜加热技术进行除冰,在管道里铺设发泡材料进行设施的全面保温,以保障系统内活性菌始终存活于5摄氏度以上的环境内,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高敏说:“下一步,将把景区分散式污水处理体系与智慧泰山系统相结合,打造智能化云平台远程监控系统,通过云平台与电脑、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结合,实现远程监控、统一管理、无人值守和故障自动报警,方便我们实时掌握设施运行情况。同时,加快景区生态节水公厕改造,督促餐饮经营单位和游客合理用水、杜绝浪费,从源头减少污水排放。”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