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十三五”蓝天保卫战 从“打好”到“打赢”

更新时间:2020-11-02 09:55 来源:中青报 作者: 刘世昕 阅读:1191 网友评论0

以蓝天、碧水、净土3场保卫战为标志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构成了“十三五”期间全国建设美丽中国的一条主线。  

早在2019年年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领域9项约束性指标就有8项提前完成。近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又公布了规划完成情况的最新进展,截至今年9月底,环保约束性指标中唯一剩下的“尾巴”——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已达87.2%,规划确定的84.5%的目标有望实现。  

赵英民强调,这5年是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的5年。  

随蓝天保卫战一起成长的上千名青年环保科研人员也是攻关项目的成果之一。今年42岁的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学术秘书胡京南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所所长。他说,在“十三五”追霾的这支国家队中,20名院士和各领域的知名专家是攻关团队的定盘星,把握着大气污染成因及治理的科研方向,一大批青年科研人员则在这项跨领域、跨地域、跨年度的研究中迅速成长,成为科技治霾的一线主力军。  

京津冀地区一度是重污染天气频发的重灾区,而最近一两年,在朋友圈里晒蓝天已经成为北京等地城市居民的习惯。以北京为例,重污染天数已经从2015年的46天下降到2019年的4天,蓝天保卫战实现了从“打好”到“打赢”。  

可就在2017年前后,蓝天保卫战的局势还相对胶着,尤其是2017年年初的一场跨年霾几乎让蓝天目标变得遥不可及。社会公众发出了质疑:这一轮蓝天保卫战从2013年就启动,但为何重污染天气仍然频繁来袭,重污染的成因到底是什么,究竟该如何保卫蓝天?  

在当时,学界、业界的共识是,蓝天保卫战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亟待拓展大气污染治理科研的深度,要走科学治污、精准治污的路子。  

为回应社会关切,2017年4月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全国各相关领域最优秀科学家集中攻关研究雾霾成因及治理措施。由于当年的预算已由3月举行的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这笔攻关经费来自总理基金,后来业界把这个为期两年半的攻关项目称为“总理基金项目”。  

据赵英民介绍,在随后的两年半内,有295家科研单位、包括20名院士在内的2903名科技工作者加入了一个全新的机构——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从环境、气象、化学、能源等多个学科领域共同探究重污染天气的成因,攻关中心搭建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平台。  

胡京南博士还提供了另一组数据,参与攻关项目的科研人员中,45岁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员占比超过80%。  

这个攻关项目最近提交了答卷。在近期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政策吹风会上,赵英民首次完整地公布了攻关项目的6个产出:弄清了京津冀大气重污染的成因和来源;形成了重污染过程的动态解析能力;精准识别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和重点行业的关键污染问题,形成精准治理体系;建立了重污染天气预报、会商、预警应急、跟踪评估的技术体系;建立了以PM2.5目标浓度为约束的区域大气环境容量算法,助力中长期减排;定量评估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健康影响和污染防治措施的健康效益。  

在公众层面备受关注的是,谁是重污染的罪魁祸首。  

在攻关团队看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污染物排放量超出环境容量的50%以上。重污染发生时,除了直接排放产生的一次PM2.5是元凶外,还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通过二次转化也在空气中形成细颗粒物,成为抹黑蓝天的另一只“黑手”。这只“黑手”被称为“二次转化的PM2.5”。  

攻关团队还力图抽丝剥茧搞清楚,究竟谁是污染物的贡献大户。他们在京津冀及周边的28个城市布设了109个采样点,采集了5.8万多个样品,在线测定了49万条化学组分数据。  

2018-2019年秋冬季的PM2.5来源解析表明,工业、民用散煤以及柴油车,对区域PM2.5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36%、17%和16%,是重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工业源中,钢铁焦化行业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水泥和其他建材行业。  

胡京南说,通过对这些海量数据定量分析找到的污染源头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病根找到了,就可以对症下药,给精准治污提供了路径。  

与以往的研究不同,过去两年多,这支近3000人的科研团队,还组建了28个工作组,分别对接京津冀地区及周边的28个城市,因地制宜开展“一市一策”跟踪研究,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把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化落地到每一个城市的治理对策中,打通科研成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解决一些城市治污科技人才短缺、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  

胡京南说,“一市一策”跟踪研究团队给每个城市都提供一份专属的排放源清单和PM2.5污染源解析,精准识别不同城市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提出符合当地污染特征、产业和能源结构的大气污染防治个性化的综合解决方案,科学精准指导地方污染防治攻坚行动。  

早几年的治污过程中还发生过这样的情况,环境部要求各地编制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但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具备这样的科技支撑能力,所以出现了照搬其他城市应急预案的问题。“一市一策”团队在过去几年间还协助各城市编制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推动建设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指挥平台。  

科技支撑带来治污精细化,最终实现的是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与2016年相比,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8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22%,重污染天气减少了40%。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十三五”蓝天保卫战 从“打好”到“打赢”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