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稳步推进
2019年4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名单,重庆等“11+5”个城市入选。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以及两江新区和重庆高新区,被纳入重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范围。试点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
如今,试点目标任务按期保质完成,重庆已实现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农膜回收网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镇级或社区“三个全覆盖”,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餐厨垃圾全量资源化利用、城镇污水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超过95%。
据了解,目前万州等9区新一轮“无废城市”建设已全面启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协议已正式签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示范模式和创新做法初步形成,“无废城市”区域共建示范引领作用正逐步凸显。
开展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首创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
“现在原材料很充足,我们也干劲十足!”望着马力全开的生产线,重庆德能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伍中钢介绍,公司主营废铅蓄电池回收利用,由于这种电池在重庆产量较小,他们曾因“无废可用”而停工,可在相邻的四川,这种电池产量较大,废铅蓄电池往往要排队等待处置。
伍中钢做梦都想把四川的废铅蓄电池运到重庆来处理。可废铅蓄电池属于危险品,处置程序复杂,要层层审批,有时办一张审批单要花上一个月工夫,“每年要办上百张审批单,我们只得安排专人来跑手续。”
2020年4月,川渝两地在全国率先建立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每年定期协商确定经营单位及可接收的类别和数量。凡在“白名单”范围内的,不再需要地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审批,由两地省级生态环境部门直接审批,5个工作日即可得到答复。
进了“白名单”,重庆德能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每年就只需办两次审批,每次3万吨。只要累计不超过总额,不用再每次都单独审批。2020年,该公司因疫情停产3个月,处置总量反而增加了20%。
如今,川渝两地共有15家企业被纳入“白名单”。2020年双方相互转移危险废物近5万吨。
在试点无废城市建设中,重庆还创立了小微源危险废物综合收集贮存制度,建立健全小微源危险废物综合收集贮存体系,在34个区县建设收集贮存设施,将法律政策宣传贯彻、危险废物类别识别、规范包装等纳入收集单位服务内容,纳入监管的小微源危险废物源头数量由212个增加至6000余个,有效缓解了小微源危险废物收集难、贮存难、转移难等问题。同时,在医疗废物协同管理机制基础上,重庆已累计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15个,集中处置能力达到每天111吨,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从4185家增加至8990家。
重庆还全面实施医疗废物转移电子联单,覆盖医疗卫生机构达5084家,116家二甲及以上医疗机构和15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全部实现“一物一码”全程管理。
推动技术体系建设
主编或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近30项
2020年8月15日,重庆在全国率先制定并实施《锰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电解锰企业、电解锰渣场等突出环境问题整治从此有标可依,能够对标治理。
自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重庆坚持问题导向,完善规范标准体系,已建成固体废物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4个,主编或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近30项。
重庆制定水泥窑协同处置、页岩气开采行业、危险废物填埋场运营封场及资金预提、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置等环境管理规范,探索危险废物再生利用产品质量体系,填补了页岩气、危险废物填埋场运营封场等领域的制度空白。
在规范标准体系基础上,重庆全面推行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累计注册和使用单位达2.57万家,同时建成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大数据平台,向企业开放平台接口标准,实现平台数据和企业数据实时对接,协助企业及时高效转移处置危险废物。
得益于此,重庆众多骨干企业强化技术研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市环卫集团结合市情及居民饮食习惯开展科研攻坚,率先掌握“厌氧消化、热电联产”高含水率、高含油率、高含盐率“三高”餐厨垃圾处理核心技术并投入运用,中心城区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100%。
三峰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在业内率先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全套装备国产化,助力中心城区原生生活垃圾近零填埋,技术和装备应用到国内及美国、印度等8个国家。
重庆智得热工工业有限公司研发高温蒸汽成套处理设备,产品被国内约150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采用,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并出口到北美、欧盟等地20多个国家。
广泛践行无废理念
创建16类“无废城市细胞”680余个
如今,重庆已完成680余个无废学校、无废景区、无废商圈(场)等16类“无废城市细胞”创建,覆盖了衣食住行各领域,基本形成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全民行动体系,“无废城市”理念得到广泛认同。
比如在北碚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系统覆盖率达到5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8%,分类收运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原生垃圾实现“零填埋”,建筑垃圾实现100%规范化消纳,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覆盖率已达到100%。
不仅如此,重庆还聚焦重点产业循环发展,推行无废设计,搭建起汽车制造企业“无废”技术标准体系174项。
在两江新区,长安汽车采用行业领先的自动化冲压系统、机器人自动焊接涂胶、国内先进的水性涂料工艺,通过集中顺序化生产、减少机器人换色频次、改进溶剂配方,实现水性废溶剂前端使用减量15%,末端废溶剂处置年减量95.4吨;利用车间供热余能,减少锅炉天然气用量,改造电动离心式冷水机组,减少设备使用数量,每年节约用电58.82万千瓦时,节约天然气29.3万立方米。
在推动再生利用,引导企业提升加工利用能力和水平方面,重庆形成了年利用废钢铁废铝废砂能力约550万吨,研发应用废轮胎生产精细胶粉、路面材料等技术,2020年规范利用废钢废铝等达180万吨。位于北碚区的重庆长江造型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每年能对铸造废砂10余万吨进行回收利用,大幅减轻了区域铸造废砂处置压力。
在废弃农膜回收方面,重庆构建网络体系,以供销合作社农资供应、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为基础,拓展功能、一网多用,减少贮运中心环节,降低回收费用,回收网点覆盖所有涉农镇街和85%的行政村(社区),村、镇街回收转运,区级贮运三级回收体系基本形成。例如在江北区,就建成了五宝、复盛、鱼嘴、铁山坪4个农膜回收点,2020年完成废弃农膜地膜回收8.1吨,农膜回收率达到90%。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