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如何建立起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评估机制?
【谷腾环保网讯】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要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需要通过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工作获取全面精准的本底资料,以此夯实根基,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保障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顺利实施。因此,在各地有序推进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工作、有效建立起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机制,势在必行。
2021年10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办法(试行)》,首次将生物多样性指标纳入了考核办法,明确了以物种多样性为基础的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方法。各地可以以县域生态考核为抓手,落实《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办法》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考核办法,摸清区域内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建立起可持续的生物资源调查机制。
监测样地网络的建设,是推动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的基础。各地可以根据本地生态特点(典型生态类型),建立起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体系。依托现有样地建设,结合生态环境地面站、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点建设,以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制定的《2022年生态环境监测方案》,高质量综合布局监测样地网络。
发挥各相关地方部门的优势,整合部门资源,建立起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联动机制。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分工方案》,地方政府负责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生态环境部门具体统筹。根据各地生态特色,整合生态环境、林业、农业农村、水利等相关部门资源,通过分工合作,有效建立起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联动机制。
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强调保护实施效果。相关部门应以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各阶段目标任务为导向,建立和完善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的成效指标和评价体系,设立清晰可量化的实施标准,将保护成效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之一,强调优先区域调查和保护执行力度,全面提升实施效果。
通过有效衔接调查监测工作,充分依托各级各类监测站点,构建生态综合监测站点等,形成生态综合监测站点与监测样地(样带)相结合的“一站多点”的监测网络,整合利用各级各类生物物种、遗传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测信息云平台,结合生态遥感监测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实现生物多样性监测现代化。
作者单位:湖南省张家界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