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海洋环境保护法》,检法建立协作配合机制
【谷腾环保网讯】近日,上海海事法院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共同签署《关于建立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机制的工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并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专题通报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司法治理情况。上海海事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汪彤,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贺卫出席签约活动并讲话。
五项机制 深化法检协作
根据《备忘录》,双方将建立五项合作机制,包括信息联络、办案协作、多元修复、资源共享、联合宣传等,通过强化司法协作、探索机制创新、共促能力提升,充分发挥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海洋环境资源司法保护职能,助力上海现代海洋城市建设。
汪彤院长表示,审理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案件离不开检察机关的支持、配合和监督。这次双方协商建立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机制,有利于共同研究、共同应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升海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效果。希望双方能够以此次签约为契机,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形式,为海洋强国、上海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贺卫检察长表示,海事法院和三分院对同样专业和跨区划的海洋环境资源保护有着当仁不让的职责和管辖权,这次备忘录的签署,使得检法两家协作更加紧密顺畅。今后,双方将共同落实《海洋环境保护法》,探索开展陆源污染、船舶改装、危险品运输、船舶通信管理、海员权益保护等方面公益诉讼,以专业和跨区划的司法协作为海洋环境保护打造上海模式、全国样板。
联合通报 共推司法治理
签约活动结束后,上海海事法院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联合召开司法治理白皮书新闻发布会。
上海海事法院通报了白皮书有关情况。白皮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从案件数量、案件特点、审判成果等角度,梳理了近年来涉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案件的审判工作总体情况。第二部分介绍了工作举措,包括坚持政治引领、服务中心大局、推进机制建设、总结办案经验、大兴调查研究、优化沟通协作、推进诉源治理等。第三部分聚焦新情况,如损害修复措施、被告履行能力、鉴定条件等问题,并提出建议。第四部分精选了十个典型案例并作解读,以全面的信息、精确的数据、翔实的资料展现了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司法治理的工作情况。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通报了涉及非法捕捞、非法采砂、水源地污染、船舶尾气污染等领域五起典型案例,在办理全市首例海洋大气污染检察公益诉讼案件中,三分院探索采用"诉前磋商+司法确认"办案模式,通过虚拟治理成本法计算环境受损化金额,并与船公司达成公益损害赔偿协议,促进了绿色航运发展和船舶节能减排。同时,三分院从服务中心大局、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各方协作、开展理论研究等方面介绍了五年来依托跨区划集中管辖优势,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开展长江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长三角生态共保联治情况。
白皮书显示,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上海海事法院共受理涉海洋(包括海上、通海水域)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案件169件。其中,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起诉涉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件33件。
近年来,随着国家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传统领域的司法治理显现成效,2021年至2023年6月,伴随检察公益诉讼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起诉的涉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案件比例显著上升,上海海事法院受理的涉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案件主要类型呈现向生态环境保护民事公益诉讼倾斜的趋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