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如何真正有用?
【谷腾环保网讯】村庄要变美,污水先变样。曾几何时,农村生活污水随地散排、厕所化粪池渗漏等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农村饮用水安全,给人居环境带来很大危害。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重点任务和突出短板,是一项影响大、难度大、责任重的工作。
笔者所在的苏北新沂市共有1113个自然村,目前已累计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的有691个。为一探这些建成设施的运转情况,笔者进行了随机走访,看到的污水处理站都在运转,污水处理站旁边的人工湿地里植物生长茂盛,湿地一端有清水不断流出。
然而,初期在农村建立一个这样的生活污水处理站并不容易,最大难点在于村民不认可。即使政府出资,很多村民仍持观望态度,有的村民嫌脏,不同意在自家周边建站,有的甚至不同意在自家院内建管纳污。直到一些村庄的污水处理站建成,村民们看到人工湿地生机勃勃、流出清澈的净化水,才逐渐认可这一模式。
人工湿地是在天然湿地的净化功能基础上,用砾石、砂、土壤等介质按一定比例进行底部封闭并有选择地植入水生植物的污水处理系统。在农村,污水处理站附带人工湿地是性价比较高的污水处理系统,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美化景观等特点,还可以供野生动物栖息。在运维过程中,人工湿地不需要投加药剂和水泵做功就可完成总磷的削减,只需要每年初春对枯死的植物进行收割清理即可。
但是,人工湿地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湿地内部要栽种水生植物,真正实现稳定运行需要较长的培养周期。人工湿地还易受病虫害影响,加之污水性质复杂,如遇到水质不达标的情况,处理不当反而会让人工湿地成为污染源。尤其是对恶劣气候抵御能力弱,净化能力受作物生长成熟程度的影响大。
对此,笔者认为,村庄污水整治必须牢固树立系统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将源头管控和综合施策相结合,将集中治理与长效管理相结合,推动统筹规划、建设和运行。同时,与供水、改厕、水系整治、农房道路建设、农业生产等一体推进、有效衔接,才能确保治理工作落地见效、标本兼治。
不同村庄的具体情况不同,人工湿地并不适应所有地区,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污水治理方式。比如,厕改完善、常住人口多、供水量大的地区,可采取建管网配设备的方式;住户分散、常住人口少、供水量小的地区,可采取人工湿地+资源化利用的方式;针对不同村庄特点,也可采取污水处理设施+人工湿地+资源化利用相结合的模式。同时,考虑到技术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应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尽量减少人工干预。
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不能只重建设,不重管理。即使是人工湿地,也必须建管并重,让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运转起来,这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关键。要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薄弱环节,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构建“源头管控到位、设施配套到位、管网湿地养护到位”的污水收集处理体系,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夯实基础保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