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十年禁渔”为何要坚定不移?
【谷腾环保网讯】近期,长江沿线省份发布的生态环境状况年度报告显示,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江豚种群数量显著增加,刀鱼溯河洄游至洞庭湖,长江干流和鄱阳湖、洞庭湖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由禁渔前最差的“无鱼”提升了两个等级,长江流域曾一度严重退化的生态功能逐渐恢复,重现“水清岸绿、鱼跃鸟飞”的美景。
然而与此同时,个别地方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如所谓的“鱼涌”奇观再现长江,鲢鳙成群游动,鳜鱼种群趁机泛滥成灾等,迫不及待地呼吁放开禁捕,品尝江鲜美食。长江的“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痊愈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养育出健康的鱼类和其他生命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由于生活史长、栖息环境遭破坏等原因,恢复速度较慢,种群数量仍然处于濒危状态,食物链的衰退之势没有根本扭转,仍处于休养生息的阶段,远没有进入良性循环。
今年国办印发《关于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意见》,“坚定不移”四个字已经传递出鲜明信号,那就是还远没有到敲锣打鼓庆祝胜利的时候,这个关键时候一旦放松,将前功尽弃。长江“十年禁渔”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大决策和长期规划,需要我们久久为功,一张蓝图干到底,让长江年年有鱼、资源年年有余。
抓好长江水生生物监测观测。要充分运用环境DNA等先进技术,加强资源调查监测,加快建设旗舰物种、濒危物种和重点水生生物栖息地生态系统的观测站点,开展禁渔效果评估和完整性指数评价,加快突破生物多样性保护瓶颈。
用好长江水生态考核“指挥棒”。珍稀濒危水生生物等重点保护种群数量是长江生态环境状况的晴雨表,要按照《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要求,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工作。考核内容包括鱼类物种数、重点保护水生生物数量、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等,以有效推动中华鲟、长江鲟、江豚等珍稀濒危水生生物的恢复。
抓好长江沿岸的水生态保护修复。长江“十年禁渔”是一个战略性举措,主要还是为了恢复长江的生态。“禁渔”表面来看是为了保护鱼类,但深层次目标还是为了生态修复和种群恢复。如果岸线完全硬化,水体就难以有水草、微生物生存,鱼类就缺乏生存的饵料。如果水生食物链受到破坏,食物网完整性遭到损害,就会威胁整个渔业资源及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因此,长江水生态考核中也增设了自然岸线率、水体连通性、水生生物栖息地人类活动影响指数等相关要求,以期加强重要湖泊和重要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推进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河湖水系连通修复。
配合相关部门严格生态执法。长江禁渔政策的执行和监管是确保政策成功的关键,要做到水上联打、陆上共管、市场协查,形成与大保护整体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局面。完善跨区域、跨部门执法合作机制,扎实开展沿江城镇污水、“化工围江”、农业面源、船舶等治理,扎实推进入江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等工作。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广泛参与。要通过广泛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长江生态保护的认识程度,主动改变过去掠夺自然的发展模式。鼓励人们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守护长江的生动局面,共同推动长江生态保护事业的发展。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