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梯次推进32条小流域治理
【谷腾环保网讯】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水库,登上拔江而起的堤坝远眺,只见碧海连天、烟波浩荡,蔚为壮观。汩汩清流由此出发,跨江淮、穿黄河、直达京津,为北方人民送去甘甜水源。
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中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保护好水源地生态环境,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需要人人尽责、久久为功。
绿水青山间,湖北人民牢记殷殷嘱托,积极探寻守护丹江口水库治水护水的多元实施路径,锚定“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治理目标,围绕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梯次推进32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让河流再现昔日美景。河中清所以库区净,丹江口因此长保“碧水丹心”。
茅塔河:以“智”治水 水质提升为Ⅱ类
茅塔河,发源于茅箭区伏龙山(位于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流域涵盖生态、农业、工业、城市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重要支流,茅塔河水质的变化,关乎着沿岸十多万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前,由于自然灾害、人类活动等原因,茅塔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不小的影响。2023年5月,茅塔河流域被列为全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治理靠长效发力,也需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一直以来,茅箭区紧抓水质这一核心要素,探索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统一”、生态脱氮沟“肥水变瘦”、“沟、岸、户”协同治支沟、“以菜净水”等模式,边摸索边推进。
近年来,湖北省正快速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打造治水新模式。十堰借“智”赋能,助力茅箭区依托信息化平台,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河、水质污染溯源等现代化智慧化技术监测手段,创建具有监测预警、会商调度、污染溯源等功能的智能管理大平台,打造“感知一张网、河湖一张图、使用一盘棋、问题一站通、生态一体管”精准化、智能化、可视化和模块化的动态管理,加强对河湖水质全过程监管、全体系治理。
经过一年多时间治理,茅塔河水质由Ⅲ类提升为Ⅱ类。今年7月,茅塔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通过省级评估验收。
再看茅塔河,河水澄澈,两岸苍翠。
浪河:净岸护水 平均水质为Ⅰ类
“这里空气清新、环境美丽,我每天都来活动一下,心情都变好了。”慢跑的市民白先生说。初冬时节,清晨的暖阳洒向浪河,泛起波光粼粼,河边道路整洁宽阔,树木葱郁。
清新、美丽,是对浪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果的肯定。浪河是汉江中游最大的支流之一,在浪河口汇入丹江口水库。十堰将浪河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努力实现“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河库”的目标。
为岸净河清,十堰展开“净岸护水”攻坚行动,对浪河流域内排水口进行拉网式排查,针对违规种植、放牧等问题采取新建隔离网、挖掘拦路沟、切断路口等措施进行整治,河边洗衣、放牧、种植、垂钓等现象得到显著改善。
十堰从生态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分级分区管控流域片区和单元。目前,城区污水集中收集率达90.1%,全市建成2000多处农村微动力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力争做到“污水零直排”。库区重点区域实施“五无乡镇”建设,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持续转变。
观赏浪河,可见水上漂浮着一块块生态浮岛,上面种植的水生蔬菜能够持续净化水体,出售后也能增加养护员的工资。
浪河小流域内平均水质达到地表水Ⅰ类,境内所有监测断面全部达标。
龙泉河:修复山体 中下游水质保持稳定
龙泉小流域位于十堰市郧阳区,系汉江一级支流,河道总长26.67千米,涉及沿线10个村庄。治理好、保护好龙泉小流域是确保丹江口水质长清的关键一环。
在郧阳区谭家湾镇黄畈村四组,临近龙泉河的稻田里,秧苗青青,田边一座中水回用池中的水流缓缓流入稻田。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后,当地9个集中居住片区分别建起一体化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配有尾水回灌农田系统——中水回用池,实现了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和循环利用。
近年来,湖北按照“全域、全要素”思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郧阳区紧跟步伐,统筹推进“山水林田联治”。
“之前这里光秃秃的,今年栽种了香樟、柏树以及麦冬等植物后,荒坡变绿了,环境更美了。”谭家湾镇鄢家洼村民纷纷点赞附近山体生态修复成果。
目前,龙泉小流域内已提档升级高标准农田1200余亩,裸露山体修复16处,完成荒山造林804亩、封山育林18000亩。采取植绿补绿、种植菖蒲,建设生态滤坝、中水回用池、人工湿地等方式,实现水体氮磷含量进一步降低,中下游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
如今,丹江口水库水质总体优良且持续向好,长期稳定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随着生态保护力度越来越强,每年符合Ⅰ类水质的天数和指标个数持续保持在高位。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