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赤泥综合利用15%的目标还有多远?
更新时间:2025-01-13 10:32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 李欣
阅读:600
【谷腾环保网讯】赤泥是以铝土矿为原料生产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极细颗粒强碱性固体废物,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三氧化二铁呈现红色,故习惯称为赤泥。目前,全球赤泥库存量已超过35亿吨,新增约2亿吨/年,利用率小于4%。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6部门联合发布实施《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赤泥综合利用水平提升,助力赤泥综合利用产业和氧化铝产业绿色协同发展。
赤泥综合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
赤泥大量堆存,既占用土地,浪费资源,又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做好赤泥综合利用,对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赤泥历史堆存近14亿吨,每年仍新产生超1亿吨。“十四五”以来,我国积极推动赤泥综合利用,在回收有价金属、生产建筑材料、胶凝材料、修复材料、路基材料以及化工材料等领域,初步形成多路径、多领域的综合利用方式。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存量未减,2023年新增赤泥综合利用率仅为9.8%。二是赤泥综合利用本身就是世界难题。尽管氧化铝行业一直在想办法解决,但至今未能突破大规模应用,致使不少企业畏难而退。三是赤泥综合利用涉及钢铁、建材、交通等多个行业,急需畅通跨行业利用。目前跨行业协同利用障碍多,推广难度仍旧较大。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国赤泥综合利用率取得积极进展,新增赤泥综合利用率达到15%;到2030年,赤泥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增赤泥综合利用率达到25%。
业内专家指出,赤泥综合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总体来看,要想如期完成15%、25%两个阶段目标,必须凝聚政府、行业及社会各方力量,坚持问题目标导向,攻坚克难,久久为功。
推动赤泥综合利用量效齐增
《行动方案》从推动赤泥源头减量、提升基体材料品质、优化协同利用路径、丰富产品应用场景、扩大工程示范规模、强化政策支持保障等方面统筹布局,同时提出了一批产业化示范工程,助力落地实施,新增赤泥综合利用率2027年达到15%、2030年达到25%的层级递增目标合理,对于助推氧化铝产业绿色转型意义重大。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解决赤泥消纳问题,推动赤泥综合利用量效齐增,取得了一些实践成果。
在河南省郑州市,315省道与238省道的保通路上,由赤泥部分替代石灰、水泥铺设的道路建设完成,全长22公里的道路使用赤泥约4.8万吨,建设指标达到省级道路建设标准。
山东作为氧化铝生产大省,同时也是赤泥产生大省,围绕赤泥产出减量化、赤泥堆存无害化、赤泥利用规模化等多个层面,研发出赤泥提取铁精粉、碱粉和水泥添加剂胶凝材料等综合利用产品。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组织成立了赤泥综合利用专班,围绕赤泥综合利用共性技术研发,完善赤泥生态修复、赤泥路用等相关标准体系,探索将赤泥提铁、制作水泥等,加快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下一步,随着《行动方案》的落地见效,我国的赤泥综合利用工作有望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