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面对欧盟碳关税,我国各省份钢铁产业面临哪些挑战?该如何应对?

更新时间:2025-04-22 10:13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任亚楠 富英杰 徐小慧 刘广鑫 阅读:547 网友评论0

谷腾环保网讯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社会持久发展的重要力量。近期,相关国家打出碳关税这张“贸易保护气候牌”,以期主导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制定,将对我国“双碳”目标如期实现带来更高成本,对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带来更大挑战,对我国产业链信息安全带来更高风险。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全球首个碳关税法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已于2023年10月进入过渡期,并将于2026年进入征收期,我国钢铁产业受影响程度最大。由于各省份钢铁产品的碳排放强度及对欧盟市场的依存度不同,绿色创新能力和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水平也不同。为此,亟须着力深化科学研判,综合评估对比各省份受影响程度,进而分省施策以提升减缓和适应能力,赋能我国钢铁产业安全绿色发展。

在碳关税影响下,各省份钢铁产业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2021年,我国钢铁出口贸易额超过8000亿元,对钢铁产业总产值的贡献度为8.3%。欧盟市场在我国钢铁出口贸易中的占比为8.4%。综合产业对出口贸易的依存度以及出口贸易对欧盟市场的依存度来看,我国钢铁产业受欧盟碳关税影响范围总体有限,约为0.7%,贸易额接近700亿元。当欧盟碳关税免费配额完全取消之后,我国钢铁产业碳关税总成本每年约为62亿元,并且省份之间差异显著。

(一)东部沿海省份钢铁出口贸易对欧盟市场依存度高

部分省份由于其钢铁产业对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盟市场的依存度较高,因而受欧盟碳关税影响范围较大。我国钢铁出口贸易大省包括东部沿海的江苏、浙江和山东,出口贸易额均突破千亿元,占据我国钢铁出口贸易半壁江山。

其中,对欧盟出口钢铁最多、受影响范围最大的省份是浙江。浙江钢铁产业的出口导向型特征明显,2021年出口贸易贡献了浙江钢铁产业总产值的47.8%,其中欧盟市场的占比为12.1%。2021年浙江对欧盟钢铁出口贸易额约为150亿元,占中欧钢铁出口贸易总额的22.1%。结合碳排放强度,笔者测算,浙江的碳关税成本约为7.1亿元。

江苏2021年对欧盟钢铁出口贸易额约为126亿元,占中欧钢铁出口贸易总额的18.6%。结合碳排放强度,笔者测算,江苏碳关税成本约为13.8亿元,在我国钢铁产业碳关税总成本中的占比为22.1%。

对欧盟出口钢铁较多的省份还包括山东,贸易额超过50亿元,笔者测算,山东的碳关税成本约为7.1亿元,在我国钢铁产业碳关税总成本中的占比超过了十分之一。

总体而言,东部沿海省份的钢铁产业碳关税成本较高、中西部内陆省份较低。

(二)中西部省份钢铁出口贸易碳排放强度高

钢铁碳关税成本直接与产品隐含碳排放量挂钩。目前我国吨钢的平均碳排放量约为2.0吨;以单位产值碳排放量计,我国钢铁产业平均碳排放强度约为0.17千克碳/元。欧盟碳关税将使得中欧单位钢铁出口贸易成本增加10.2%,直接削弱我国钢铁产品成本优势。

然而,各省的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产业技术水平和环境管理严格程度均不同,最终表现为各省钢铁产业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巨大差异,最高可相差约5倍。碳排放强度较高的省份包括新疆、吉林、甘肃、青海、宁夏、辽宁等,最高可达0.35千克碳/元;而北京、浙江、广东、海南、上海等省市钢铁产业碳排放强度较低。

单位成本增加比例较大的省份包括新疆、吉林、甘肃、宁夏、辽宁、江西、湖南等北部和中西部省份,均超过15%、最高可达30%。相比之下,浙江、广东、上海、福建及天津的单位成本增加比例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位于5.2%—9.6%的区间内。

我国钢铁产业的平均利润率不足5%,这意味着碳关税将给我国以出口欧盟业务为主的钢铁企业带来较大利润损失,甚至转赢为亏。单位成本的增加将直接损害我国钢铁产品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减少市场份额,并通过供应链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各省的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

(三)绿色创新能力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突出

走绿色创新之路,打造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链,是我国钢铁产业应对发达国家碳关税政策的基础之策。现阶段,我国绿色创新能力已居于G20国家集团的中上游,是唯一进入前十名的发展中国家,2021年全国绿色专利申请总数超过33万项、获得总数超过28万项。然而,绿色创新能力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突出,排名前五的省份绿色专利获得数量占全国绿色专利获得总数的53.4%,包括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和北京;后五名的西藏、青海、海南、宁夏和新疆的绿色专利获得数量占比仅为1.7%。

(四)“碳足迹”“碳标签”“碳认证”等话语体系、方法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不足

“碳足迹”“碳标签”“碳认证”等概念源于欧美发达国家,相关的核算标准、数据库、软件工具等多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开发。一方面,国外数据库中我国钢铁碳排放数据普遍偏旧偏高,未能及时客观地反映我国钢铁产业在绿色制造技术、清洁生产、减污降碳等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导致我国钢铁产品碳排放强度长期被高估。另一方面,我国自上而下的统一数据方法、统一数据体系、统一数据平台等规划建设相对滞后。今年年初,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5部委联合发布了《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后续需进一步整合相关科研成果,提升对我国钢铁产业破解碳关税壁垒的支撑能力。

碳关税挑战下推动我国钢铁产业安全绿色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高碳排放强度省份对标“净零钢铁产业技术清单及路线图”,持续推动低碳零碳试点

在全球净零技术制造竞争全面展开的背景下,为了推动我国钢铁产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应依托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及国内重点科研院所等,建立综合考虑技术的低碳性、经济性和成熟度的分级评价方法,用于评估低碳零碳技术的适用性,发布“净零钢铁产业技术清单及路线图”。通过实施产能置换、扶优汰劣、跨区域兼并重组等方式,促进省份之间的绿色专利转移以及钢铁产能地理分布上的重新部署,在碳排放强度高但可再生能源和碳封存容量等零碳资源丰富的中西部省份试点零碳炼钢路线、零碳炼钢企业和零碳炼钢园区,有效缩小我国与欧盟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差距。

(二)优先推动建立高贸易暴露风险钢铁产品的碳足迹管理体系

今年年初,钢铁作为10类重点产品之一被列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生态环境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的《产品碳足迹标志认证试点名单》。预计在2025年年底前,各省将依托当地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及重点科研院所等,基于环境产品声明报告和碳排放台账制度等现行成功实践,优先推动建立本省高贸易暴露风险钢铁产品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包括钢铁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规则和标准体系、碳足迹背景数据库、碳标识认证制度等。要充分利用交叉融合遥感碳监测、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强化钢铁产品碳足迹监测、报告及核查技术创新,降低碳足迹核算成本,提升碳足迹核算精准度,筑牢各省份减缓和适应碳关税影响的能力基础。

(三)高出口依存度省份依托新型工业化推进和“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加快构建我国钢铁产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对于浙江、上海、广东等对欧盟市场依存度高的省份,需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方面,充分挖掘国内统一大市场的优势和潜力,依托新型工业化推进及新质生产力培育,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产业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转型,通过加快与新质生产力互联互通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激发国内钢铁产品需求。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和支持“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协同建设,在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及推动民生改善的同时,充分开拓我国海外钢铁市场,降低对欧盟市场的依存度。

作者单位:任亚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碳发展研究院;富英杰、徐小慧,浙江省嘉兴市生态环境应急监控与事故调查中心;刘广鑫,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面对欧盟碳关税,我国各省份钢铁产业面临哪些挑战?该…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