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能源发电年景预测2025》发布 填补新能源长周期发电能力预测空白
【谷腾环保网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凸显,能源与气候问题深度耦合成为全球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前沿热点之一。4月21日,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联合举办的《全球新能源发电年景预测2025》成果发布会在京举行。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驻会副主席刘泽洪指出,从能源对气候的影响看,人类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不合理发展方式是导致气候危机的根源。从气候对能源的影响看,气候对电力系统源、网、荷等各环节影响显著。随着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平衡难度与日俱增,迫切需要在电力系统规划运行中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加强电力气象预测预报,提高电力系统气候弹性和安全韧性,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刘泽洪介绍说,目前,全球新能源发电预测主要为短期和超短期预测,而对于更长时间尺度,尤其是以月度、年度为周期的预测还处于空白。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与国家气候中心联合开展新能源发电中长期预测技术攻关,创新提出新能源发电年景预测方法,并首次对全球及主要国家的新能源发电能力进行了预测,有效反映新能源长时间尺度下的发电潜力和趋势,对于保障电力供应、应对极端天气、优化电力投资、稳定电力市场等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熊绍员指出,新型电力系统对气候资源评估预报和极端气象灾害预警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次发布的《全球新能源发电年景预测2025》是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与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携手攻坚的重要成果,开创了气象与能源深度协同的新范式。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1亿千瓦、18亿千瓦,占全球总装机规模的31%。我国能源绿色转型领跑全球,力度和速度前所未有。截至2024年底,我国风电光伏装机达到14.1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规模的42%。2024年,我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3.6亿千瓦,与美国风光装机总规模(约3.5亿千瓦)相当。
新能源正在加速成为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的主体电源。然而,新能源先天具有随机性,其发电能力的年际变化和月度间波动对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市场交易和安全保供都带来了巨大挑战。
《全球新能源发电年景预测2025》提出“气象要素预报—风光场站识别—新能源发电能力预测”三位一体预测框架,首次实现覆盖全球范围的新能源发电能力年度预测,建立了能源、气象部门跨领域协同的合作范式,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综合考虑气象要素变化和装机规模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风电、光伏发电能力相比2024年将分别提高约10%—15%、25%—30%。今年1月—3月的数据显示,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高度的趋势一致性。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