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缺失、检测方法不同,别被简易水质检测笔误导了
【谷腾环保网讯】近期,多个短视频平台售卖简易水质检测笔,声称“当检测数据达到某某数值以下,水质即可安全饮用”。不少消费者将其奉为判断饮用水是否安全的“神器”。然而,这种看似便捷的检测工具实则存在诸多局限性,不仅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估水质,还极易误导公众。
水质检测笔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快速等优势,能对饮用水的溶解性总固体(TDS)、pH值、余氯等少数指标进行初步检测,但其检测方法和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存在显著差异,在科学性、准确性上难以达标。
在检测指标方面,水质检测笔与国家标准检测指标存在差距,无法全面评估饮用水安全性。水质检测笔通常仅能检测水中pH值、余氯、溶解性总固体(TDS)等少数指标,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涵盖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藻毒素、消毒副产品等多达97项检测指标,其中常规指标就有43项。这些缺失的检测项目中,可能潜藏着诸如大肠杆菌、铅、汞等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仅凭简易检测笔的几项数据,难以判断饮用水是否真正安全。
在检测原理与方法上,二者也截然不同。水质检测笔多通过测量水的电导率来估算TDS数值,检测pH值和余氯时,常借助特定传感器或试剂与水发生反应,再通过比色或电信号转换得出结果。而国家标准规定,TDS检测采用重量法,pH值检测采用比色法或电极法,余氯检测采用比色法、碘量法等。此外,简易检测笔的检测精度极易受环境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因素影响,且若未定期校准,误差会不断累积。相比之下,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对检测环境条件有严格规定,执行检测的机构还必须取得市场监管部门的资质认证,通过专业技术人员规范操作精密仪器,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可靠。由此可见,若仅凭检测笔判断水质能否饮用,可能埋下健康隐患。
饮用水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政府部门要强化监管与科普。市场监管部门应严查检测笔虚假宣传,规范市场;卫生健康部门应联合专业机构通过短视频、讲座、实验室开放日等形式,普及检测知识,提升公众对饮用水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
网络平台应压实责任,严格审核宣传内容,利用大数据算法优化内容推送机制。公众自身也要提升科学素养,理性看待简易检测笔结果,主动学习饮用水安全知识,关注政府部门、权威媒体发布的水质检测信息。如需获取准确水质数据,应及时委托具备资质的正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