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征求意见稿)
一、总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防治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水产养殖生产和污染防治技术进步,制定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为指导性文件,供各有关单位在水产养殖环境保护相关工作中参照采用;本技术政策提出了控制在自然水域或人工水体中养殖各种水生动物过程中的污染可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包括合理应用养殖技术、污染防治、新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内容。
(三)水产养殖应兼顾生态安全、环境保护的要求,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展水产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
(四)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应贯彻“控制总量、合理投饵、规范用药、因地制宜、治管并重”的技术原则,推行“清洁生产、全过程控制、资源化利用、强化管理”的技术路线。
二、合理应用养殖技术
(五)根据水域条件,合理规划布局,控制适度规模,规范养殖活动。
(六)池塘养殖宜发展鱼草、鱼菜、混养等生态养殖模式;围网(网箱)应根据养殖容量确定养殖密度和混养形式,确保不降低养殖水域水质;湖泊水库等大水面淡水养殖宜根据水生态功能和环境容量确定养殖种类、养殖结构和规模,逐步取缔网箱养殖,规范围网养殖;流水型养殖应发展循环水养殖模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鼓励研发和推广新型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模式。
(七)推广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利用技术,设置收集存储和净化设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水资源消耗。
(八)应加强水质调控和管理,鼓励合理使用消毒剂、酸碱度调控剂、高效复合微生物制剂、底质改良剂和采用水生植物栽培等方法调节养殖水质,保持养殖水体生态系统平衡,增强自净能力,减少污染物排放。
(九)加强投饵管理,提高饵料质量和饵料转化率,鼓励使用全价饲料,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饵,从源头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鼓励研发和推广应用高效、环保的配合饵料或优质饵料。
(十)应规范养殖药品使用管理,宜根据养殖对象、药物的特性、水环境特征等合理使用药物,减少药物残留,并禁止使用违禁药物。鼓励研发和推广应用符合环保和水产品质量标准的渔业药品。
三、污染防治
(十一)水产养殖废水应重点控制COD、氮、磷、重金属、硫、悬浮物等污染指标和水体残饵、药物、排泄物等污染物。
(十二)水产养殖废水宜因地制宜选择处理技术和工艺,处理排放水质应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量符合本地区总量控制要求。
(十三)工厂化养殖废水处理可采用过滤、沉淀、吸附等物理、化学净化技术,以及与生物生态组合的净化技术,并进行消毒处理后排放;鼓励采用削减养殖废水遗留药物生物毒性的技术。鼓励研发和推广先进、高效、低成本的工厂化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和回用的新技术与设备。
(十四)海水网箱养殖鼓励采用混养技术、生物生态调控技术、深层曝光、充氧、残饵收集等技术改善养殖区域水质。
(十五)池塘养殖应配置土壤过滤系统、人工湿地、生态沟渠或净化塘系统等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养殖废水,避免直接外排周边水体。
(十六)水产散养密集区养殖废水可因地制宜采用稳定塘、湿地等运行管理简便、经济可行的工艺技术。
(十七)工厂化养殖排放的恶臭气体应收集并采用生物除臭技术进行处理。臭气排放应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十八)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应配置固体废物收集系统,采用堆肥、厌氧等技术实现水产养殖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十九)池塘养殖和网箱围网养殖产生的淤泥、粪便未利用饵料宜及时清除,鼓励采用堆肥、厌氧消化等技术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鼓励研发和推广应用养殖底泥、沉积物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的技术与设备。
(二十)水生动物尸体应按照有关卫生防疫规定进行妥善处置。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