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水处理 >> 技术动态 > 正文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途径初探

更新时间:2009-08-20 16:41 来源: 作者: 阅读:1941 网友评论0

提要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湖泊比较集中的地区。该地区绝大多数湖泊为浅水湖泊。所有的城郊湖泊都已经富营养化。其他湖泊的营养状况均为中营养一富营养,处于富营养化的发展中。这些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同流域上的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污水正源源不断地向湖泊中排放。另一方面,人类通过湖?自围垦、湖岸忖砌、水产养殖等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减少营养盐输出途径。国际上对于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经验表明,即使流域上的外源?亏染排放降到历史最低点,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其原因与浅水湖泊底泥所造成的内源污染有关。动力作用导致底泥悬浮。影响底泥中营养盐的释放,也影响水下光照和初级生产力。控制浅水湖泊富营养化,除了进行外源性营养盐控制之外,还必须进行湖内内源营养盐的治理。治理内源营养盐的有效途径是恢复水生植被,控制底泥动力悬浮与营养盐释放。而要进行水生植被恢复,必须进行湖泊生态系统退化机制及生态修复的实验研究。

浅水湖泊是相对于深水湖泊而言的湖泊范畴。所谓深水与浅水湖泊之分,并无明确的界限。一般认为,深水湖泊在夏季都会出现热力分层的现象,而浅水湖泊则几乎不出现。至于深度,绝大多数浅水湖泊均不超过20m。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浅水湖泊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五大淡水湖中有四个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分布于此。据统计,长江中下游平原湖泊面积在1km以上的共有651个,其中面积大于100km的有18个。从湖泊成因来看,多与洼地蓄水及长江水系的演变有关,如江汉湖群诸湖;在长江三角洲地带,湖泊的形成与发展,还与海涂的发育及海岸线的变迁有直接联系]。湖泊由于长期泥沙淤积,面积日趋缩小,湖床抬高,洲滩发育,普遍呈现出浅水湖泊的特点,多数湖泊水深小于10m,平均水深仅2m左右。

长江中下游地区浅水湖泊是我国富营养化湖泊分布的主要地区。针对富营养化发生过程与机制,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报道,但是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出于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国内外对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均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实践与探索,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可以说至今尚未有哪个浅水湖泊的富营养化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从一方面突出说明对于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的机理研究远远落后于生产实际的需求。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安排,我国将在“十五”期间大规模开展湖泊水环境治理,其中“三湖”治理是纳入国家计划的环境治理工作,而“三湖”中的太湖与巢湖就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且均为浅水湖泊。面对国际上目前缺乏成功的可借鉴的经验情况下,必须加强我国在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方面的机理研究,为国家大规模地开展湖泊治理进行技术储备。本文在分析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国际上有关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研究与治理的认识与实践,探讨我国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可能途径与技术方案。

1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富营养化的发展状况与人类活动影响分析

1.1湖泊富营养化状况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目前我国淡水湖泊最集中的区域,而且绝大多数为浅水湖泊。在改革开放以前,该地区山青水秀,许多地区如苏南太湖地区均是有名的鱼米之乡。伴随着近2O年来经济发展,湖泊水环境日趋恶化,不少湖泊富营养化形势严峻,水质性缺水在很多地区已经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纵观诸湖泊的富营养化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富营养化范围扩大、程度加剧、进程加快

2O世纪8O年代以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浅水湖泊除一些城郊湖泊以外,普遍水质较好。8O年代后期至今,大部分湖白已经呈现中营养或中富营养化以上水平,有些湖白已达超重富营养化,如巢湖、武汉东湖。一些原本处于中营养化水平的湖泊如固城湖,2000年监测表明已经达中富营养化口。

以太湖为例(表1),按现行的《地而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太湖在2o世纪6O年代属I~兀类水体;70年代发展至Ⅱ类;80年代初平均为Ⅱ~Ⅲ类;80年代末则全面进入Ⅲ类,局部Ⅳ和V类;90年代中期平均已达Ⅳ类,1/3湖区为V类。表现为平均每lO年左右水质下降一个级别,近lO多年下降速度明显加快。这种变化在8O年代以前表现为以TN和COD增加为主,与当时的区域农业生产发展密切相关;80~9O年代以P和叶绿素的显著增加为特征,受流域内城市化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显著。从营养状态来看,太湖在20世纪60年代处于贫中营养水平,至8O年代达贫中~中营养水平,9o年代初上升到中富营养,至2000年已以富营养化为主,监测表明,2000年全年平均太湖29为中富营养水平,7l%已达富营养水平。

表l太湖水体主要环境指标变化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详细的内容,请点击下载 09082002.rar 
        下载该附件请登录,如果还不是本网会员,请先注册


关于“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途径初探 ”评论
邮箱: 密码: 新用户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